丹參,又名紫丹參
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參的根。中醫認為,丹參性味苦、微寒,歸心、心包、肝經(jīng),有活血調經(jīng),祛瘀止痛,涼血消癰,除煩安神之功。
適用于月經(jīng)不調,閉經(jīng)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滯腹痛,血瘀心痛,脘腹疼痛,癥瘕積聚,跌打損傷,風(fēng)濕痹證,瘡癰腫毒,熱病煩躁神昏及心悸失眠等。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含丹參酮、丹參醇、丹參素、維生素E等,能擴張冠狀動(dòng)脈和周?chē)?,增加冠脈血流量;減慢心率,改善心肌收縮力和微循環(huán),降低血壓;能促進(jìn)纖維蛋白溶解且有抗凝作用;并有抑菌、抗感染、解熱、鎮靜、降血糖、降膽固醇、護肝、調整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影響過(guò)敏介質(zhì)的釋放等作用;并能使組織再生與修復。
丹參在臨床中的應用
1、心悸:丹參苦而微寒,既能清熱涼血以清心除煩,又能祛瘀生新以養血安神,臨床常用于陰虛血少,血不養心所致的虛煩心悸,尤其是對心經(jīng)邪熱內擾及瘀血阻滯,血行不暢所致的心悸更為適宜。
藥理研究表明,本品水提物對藥物所致的實(shí)驗動(dòng)物心室纖顫有一定預防和治療作用,并能顯著(zhù)延長(cháng)心室纖顫動(dòng)物的存活時(shí)間。
2、失眠:丹參可清熱涼血,血熱得涼則心靜神安。所以,丹參既可清熱涼血而除煩安神,又可活血化瘀而養血安神,臨床常用于心經(jīng)熱邪內擾及瘀血阻滯所致的血不養心所致的失眠。對陰虛血少,血不養心的心悸失眠也有治療作用。
藥理研究表明,本品水提液、注射液均對小鼠自主活動(dòng)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丹參或復方丹參注射液可增強氯丙嗪、阿米妥鈉、環(huán)已烯巴比妥鈉的催眠作用。
3、胸痹:丹參可活血化瘀,瘀血去則血脈通暢,新血生則血脈充盈,血脈通暢,胸痹自愈,臨床常用于心脈瘀阻所致的胸痹心痛。
《本草綱目》言其“活血,通心包絡(luò )”。藥理研究表明,本品能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促進(jìn)心肌缺血或損傷的恢復,縮小心肌梗死的范圍,提高耐缺氧能力,對缺氧心肌有保護作用。能抑制動(dòng)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改善微循環(huán),促進(jìn)血液流速,擴張血管,對抗血栓形成。
現代多用于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的治療,有多種丹參類(lèi)制劑,如復方丹參片、復方丹參注射液、冠心寧注射液、冠心丹參片、復方丹參滴丸、復方丹參氣霧劑等。
4、月經(jīng)?。骸秼D人明理論》言:“一味丹參、功同四物”,而四物湯為活血調經(jīng)要方,可見(jiàn)丹參治療月經(jīng)病有明顯效果。丹參可活血化瘀,瘀血去則新血生,故丹參可調暢經(jīng)水,為活血調經(jīng)要藥,是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閉經(jīng)的常用藥物。由于丹參性偏寒涼,臨床以血熱瘀滯所致者最為適宜。
丹參的配伍應用
1、丹參與百合:丹參、百合二者均有清心安神之功,適用于血熱內擾心神不寧所致的心悸,失眠。百合養心陰,清心熱而安神,對熱病后余熱未清,虛煩所致的心悸失眠者用之較宜。
丹參活血涼血,祛瘀生新而安神,對心經(jīng)熱邪內擾及瘀血阻滯,血行不暢所致的血不養心所致的心悸失眠用之為佳。常用中成藥有百樂(lè )眠膠囊等。
2、丹參與三七:丹參、三七二者均有活血定痛之功,治療心脈瘀阻所致的胸痹心痛。丹參雖名為參,但補益之力不足,活血之力有余,其通過(guò)活血祛瘀,使血脈通暢,瘀阻得通而胸痹自愈。
三七有如丹參樣的活血祛瘀之功,且三七含人參皂甙,有類(lèi)似人參的補益強壯作用,使補血而不傷正,補虛而不膩滯,對胸痹心痛,體質(zhì)虛弱者用之尤佳。常用中成藥有三七丹參顆粒、復方丹參滴丸、丹七軟膠囊等。
3、丹參與桂枝:丹參、桂枝二者均有活血通脈之功,治療胸痹心痛。丹參活血通脈,祛瘀生新,對心脈瘀阻之胸痹心痛尤宜。桂枝溫通血脈,振運心陽(yáng),對心陽(yáng)不振之胸痹心痛為佳。
常用中成藥有消栓通絡(luò )膠囊、補虛通瘀顆粒、通脈養心丸、心欣舒膠囊等。
4、丹參與山楂:丹參、山楂二者均有活血化瘀,通絡(luò )止痛之功,治療心脈瘀阻所致的胸痹心痛。
丹參有養血安神之功,胸痹胸痛伴心悸失眠者用之為宜。山楂有消滯化積之功,胸痹胸痛伴飲食積滯者用之尤佳。常用中成藥有康爾心膠囊、抗栓保心片、樂(lè )脈顆粒等。
5、丹參與川芎:丹參、川芎二者均有活血止痛之功,為活血止痛要藥,治療瘀血內阻所致的各種病癥。
丹參苦寒清熱,活血又能涼血,以血熱夾瘀者用之最宜。川芎辛散溫通,活血又能行氣,以寒凝氣滯血瘀者用之最佳。常用中成藥有痛經(jīng)丸、血栓心脈寧膠囊、丹燈通腦膠囊等。
(村醫之家 郭獻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