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營(yíng)養不良的食療
小兒營(yíng)養不良以形體消瘦,面黃發(fā)枯,精神萎靡或煩躁,飲食異常為特征。大多由喂養不當,或多種疾病影響,導致脾胃功能受損,氣液耗傷而形成的慢性病證。中醫稱(chēng)之為"疳證"。
食療原則
- 1.蛋白質(zhì)和熱量的攝入量必須達到生理需要量,才能維持體內的正氮平衡,使小兒健康成長(cháng)。嬰兒膳食總氮攝入量必須達到最低需要量(每日240mg/kg)方可滿(mǎn)足需要。
- 2.一般動(dòng)物蛋白質(zhì),如乳類(lèi)、乳制品、蛋類(lèi)、肉類(lèi)所含各種必需氨基酸比較豐富,可以采用。
- 3.對因喂哺不足而營(yíng)養不良的小兒應調整飲食,經(jīng)常服食牛乳、雞蛋粥、魚(yú)粥,也可加果汁、菜泥或菜汁、蛋黃、魚(yú)泥、肝泥、瘦肉糜、豆制品、動(dòng)物血,從半流質(zhì)逐漸過(guò)渡到普通飲食。開(kāi)始時(shí)每日供給蛋白質(zhì)2g/kg,熱量為252kj/kg。
各型通用食物
- 1.山藥粥干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黃米(又名谷子、粟米)100g,白糖適量。大米淘洗干凈,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 2.白蘿卜粥白蘿卜1個(gè),大米50克,糖適量。白蘿卜切片,先煮30分鐘,加密同煮。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早、晚代粥食。
- 3.百合蒸鰻魚(yú)百合100克(干品30克),鰻魚(yú)肉250克。百合撕去內膜后用鹽擦透洗凈,放碗內、鰻魚(yú)肉放少許鹽,加入黃酒浸漬10分鐘后,放于百合上面,撒上蔥、姜末、味精,上籠蒸熟即可。
- 4.淮蓮芡實(shí)豬肉湯淮山藥、蓮子(去芯)、芡實(shí)各30克,豬瘦肉100克。瘦肉沸水鍋中稍燙,除去血腥味,切塊備用;鍋中加油,入蔥、姜炒香,再下入豬肉和醬油、鹽,燒沸,下入山藥、蓮子、芡實(shí),用文火燉湯。
- 5.鴨肉粥青頭雄鴨1只,約2000克,粳米適量。蔥白3根。鴨子去毛及內臟,洗凈,去骨,切薄片。鍋內放水,上火,放入鴨肉,燒沸,加入粳米、蔥白煮粥。也可將鴨子燒湯,用鴨湯煮粥。
- 6.乳粥牛乳或羊乳適量,大米60克,白糖適量。大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加水燒開(kāi)煮粥。待煮至半熟后去米湯,加乳汁、白糖,再煮一段時(shí)間,即成。
辯證施食
一、疳氣
臨床表現
屬病之初期,為輕癥。主要見(jiàn)癥是:形體消瘦,面色萎黃少華,毛發(fā)稀,有厭食或食欲不振現象。精神欠佳,性情煩躁,易發(fā)脾氣,大便或溏或秘,苔薄或微黃,脈沉緩。
施食原則
和脾健運。
食療方
- 1.扁豆山藥粥扁豆60克,淮山藥60克,大米50克,共煮粥。當主食服食。
- 2.雞內金白糖餅生雞內金90克,白糖適量。白面250克。雞內金烘干,研成極細末,再將此末與白面 、白糖混合,按常規做成極薄小餅,烙至黃熟如餅干樣。當餅干予小兒食用。
- 3.鵪鶉大米粥鵪鶉1只,粳米100克。鵪鶉去毛和內臟,洗凈切塊。與粳米加水同煮粥,粥成后加入調味品。分次食用。
二、疳積
臨床表現
形體明顯消瘦,肚腹膨脹,甚則青筋暴露,面色萎黃無(wú)華,毛發(fā)稀疏,色黃結穗,精神不振,睡眠不寧,尿如米泔,舌淡苔膩,脈細滑。
施食原則
消積理脾。
食療方
- 1.棗黃面丸大棗肉100克,大黃30克,白面100克。大棗去核,大黃研末,做成如棗核大的丸,塞入大棗內,外面裹以面,在火中煨至極熟,搗為丸如棗核大即成。每次服7丸,1日2次。
- 2.焦三仙方麥芽30克,山楂、神曲各10克。三味放鍋中炒焦存性,研成細末,分成小包,每包3克。每次1~2包,每日3次。
- 3.健脾茶橘皮10克,荷葉15克,炒山楂3克,生麥芽15克。橘皮、荷葉切絲,與山楂、麥芽一起加水煎半小時(shí)取汁。代茶飲。
- 4.二丑消積餅黑丑60克,白丑60克,面粉500克。先將黑丑、白丑炒香脆,研成極細末,調合面粉,入白糖適量及二丑末,焙制成餅干。每塊3克。每次1~2塊,1日3次。
三、干疳
臨床表現
此為疳證晚期,屬疳之重侯。主要癥狀有:面色蒼白,毛發(fā)枯黃,皮膚干癟起皺,大肉已脫,骨瘦如柴,面部呈老人貌,精神萎靡,哭聲無(wú)力,睡臥露睛,腹凹如舟,厭食納呆,大便稀溏或便秘,舌質(zhì)淡嫩、光而無(wú)苔,脈細弱無(wú)力。
施食原則
補氣養血,健脾益胃。
食療方
- 1.蟾蜍砂仁散活蟾蜍1只,砂仁3克。蟾蜍去頭、足、內臟;砂仁研末,納入蟾蜍腹中,縫口,黃泥封固,炭火煅存性,候冷,研極細末。每次0.5~1.5克,每日2~3次。
- 2.蟑螂方蟑螂5只,白酒、食鹽各適量。蟑螂放白酒內泡死,用食鹽炸焦。每日1次。連用至病愈。
- 3.四香散炒芡實(shí)、炒扁豆、炒玉米各100克,焙雞內金130克。四味共研細末和勻,放干燥處貯藏備用。每日3次,每次15~30克,溫開(kāi)水送服,連服1~2日。
- 4.瓦楞子蒸雞肝煅瓦楞子10克,雞肝1付,調料適量。瓦楞子研成細末,雞肝切片,二者與蔥、姜、鹽、黃酒同置碗內攪勻,上籠蒸至雞肝熟,加味精后拌勻即可。
四、兼證
㈠眼疳
臨床表現
兼見(jiàn)目赤干澀,畏光羞明,隱痛難睜,甚則目珠混濁,白膜遮睛。
施食原則
養肝明目。
食療方
- 1.鮮番薯葉湯鮮番薯(紅薯、紅苕)葉90~120克,水煎取汁。當飲料,一日數次。
- 2.雞肝粥雞肝適量,粳米15~30克。上兩味共煮為粥。佐餐食用。
㈡腫脹
臨床表現
兼見(jiàn)形體消瘦,下肢足踝浮腫,重則延及面目四肢,小便不利,古稱(chēng)"疳腫";。
施食原則
健脾利水。
食療方
- 1.蠶豆燉牛肉鮮蠶豆100克,精牛肉200克,調料適量。牛肉洗凈,切成3cm見(jiàn)方、2cm厚的塊,放砂鍋內,加適量水、蔥、姜、鹽,燒沸后改用文火燉至六成熟時(shí),加入蠶豆,共燉至爛熟。
- 2.鱔魚(yú)粥鱔魚(yú)250克,苡仁、山藥各30克,生姜3克。粳米適量。鱔魚(yú)去內臟,洗凈切段,與苡仁、山藥、粳米、生姜共煮粥,加少許鹽調味。隨意食,連服數日。
㈢牙疳
臨床表現
兼見(jiàn)牙齦破潰流膿,口臭,口舌生瘡,小便短赤。為脾病及心,心脾蘊熱,熱毒上攻所致。
施食原則
清熱涼血解毒。
食療方
- 1.生地石膏粥生地15克,生石膏、粳米各30克。生石膏煎煮1小時(shí)后去渣取汁,加入生地、粳米煮粥。每日1次。
- 2.竹葉茶淡竹葉10克,苦丁茶6克,甘草3克。上三味水煎,加適量冰糖溶化即可。代茶飲。
㈣骨疳
臨床表現
兼見(jiàn)骨骼發(fā)育障礙,齒遲,解顱,雞胸、龜背。
施食原則
培補脾腎。
食療方
- 1.鵪鶉煲粥鵪鶉1只,大米適量。鵪鶉去毛、內臟,切塊。加米煮粥調味。
- 2.鹿角粥鹿角粉5~10克。粳米30~60克,食鹽少許。先以粳米煮粥,米湯煮沸后調入鹿角粉,加少許食鹽,同煮為粥。一日2次。
參考書(shū)目:倪世美 金國梁主編.中醫食療學(xué).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容均由用戶(hù)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diǎn)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