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熱器就是用于存在溫度差的流體間的熱交換設備,換熱器中至少有兩種流體,溫度較高則放出熱量,反之則吸收熱量。換熱器依據傳熱原理和實(shí)現熱交換的方法一般分為間壁式、混合式、蓄熱式三類(lèi)。其中間壁式換熱器應用最廣。它又可分為管式換熱器、板式換熱器、翅片式換熱器、熱管換熱器等。其中以管式(包括蛇管式、套管式、管殼式等)換熱器應用最普遍。列管式和板式,各有優(yōu)點(diǎn),列管式是一種傳統的換熱器,廣泛應用于化工、石油、能源等設備;板式則以其高效、緊湊的特點(diǎn)大量應用于工業(yè)當中。
列管式換熱器又稱(chēng)為管殼式換熱器,是最典型的間壁式換熱器,歷史悠久,占據主導作用,主要有殼體、管束、管板、折流擋板和封頭等組成。一種流體在關(guān)內流動(dòng),其行程稱(chēng)為管程;另一種流體在管外流動(dòng),其行程稱(chēng)為殼程。管束的壁面即為傳熱面。
▽
▽
▽
設計計算要求
▽
兩流體溫度的變化情況
熱流體進(jìn)口溫度 137℃,出口溫度 40℃;
冷流體進(jìn)口溫度40℃,出口溫度為 30℃。
該換熱器用循環(huán)冷卻水冷卻,冬季操作時(shí),其進(jìn)口溫度會(huì )降低,考慮到這一因素,估計該換熱器的管壁溫度和殼體溫度之差較大,確定選用浮頭式換熱器。
▽
選型
▽
▽
管程設計安排
從兩物流的操作壓力看,應使混合氣體走管程,循環(huán)冷卻水走殼程。但由于循環(huán)冷卻水較易結垢,若其流速太低,將會(huì )加快污垢增長(cháng)速度,使換熱器的熱流量下降,所以從總體考慮,應使循環(huán)冷卻水走管程,熱空氣走殼程。
▽
確定物性數據
對于一般氣體和水等低黏度流體,其定性溫度可取流體進(jìn)出口溫度的平均值。
殼程混和氣體的定性溫度
▽
管程流體的定性溫度

▽

▽
估算傳熱面積
▽
熱流量

冷卻水用量

▽
平均傳熱溫差先按照純逆流計算

初算傳熱面積
查下表取K=280 W/(㎡·k)


▽
工藝尺寸
▽
管徑和管內流速
選用Φ25*2.5mm較高級冷拔傳熱管(碳鋼),差下表取管內流速1.2/iums

▽
管程數和傳熱管數
可以依據傳熱管內徑和流速確定單程管傳熱數

▽
按照單管程,所需的傳熱管長(cháng)度為

▽
按單程管設計,傳熱管過(guò)長(cháng),宜采用多管程結構?,F取l=6m,則該換熱器的管程數為

取Np=4
傳熱管總根數n=500根
▽
平均傳熱溫差校正


按單殼程,四管程結構
查得

平均傳熱溫差

▽
由于平均傳熱溫差校正系數大于0.8,同時(shí)殼程流體流量較大,故取單殼程合適。
▽
傳熱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
采用組合排列法,即每程內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兩側采用正方形排列。
取管心距


▽
隔板中心到離其最近一排管中心距離按下式計算


各程相鄰管的管心距為44mm
▽
殼體內徑
采用多管程結構,殼體內徑可按下式估算。取管板利用率η=0.75
殼體內徑為

按卷制殼體的進(jìn)級檔,可取D=800mm
▽
折流板
用圓缺折流板,去弓形之流板圓缺高度為殼體內徑的25%,則切去的圓缺高度為

可取H=200mm
取折流板間距B=0.5D



▽
接管
▽
殼程流體進(jìn)出口接管
取接管內氣體流速為

則接管內徑

圓整后可取管內徑為210mm
▽
管程流體進(jìn)出口接管
取接管內液體流速

則接管內徑

圓整后去管內徑為210mm
▽
換熱器核算
▽
熱傳熱面積校核
管程傳熱膜系數







當量直徑

殼程流通截面積

殼程流體流速及其雷諾數分別為


普朗特數



污垢熱阻和管壁熱阻。管外側污垢熱阻

管內測污垢熱阻

已知管壁寬度b=0.0025m
碳鋼在該條件下的熱導率為


傳熱面積校核

換熱器實(shí)際傳熱面積


傳熱面積裕度合適,該換熱器能夠完成生產(chǎn)任務(wù)。
▽
換熱器內壓核算
▽
管程阻力


查得



所以

管程流體阻力在允許范圍內
▽
殼程阻力


流體流經(jīng)管束的阻力




流體流過(guò)折流板缺口阻力


計算出

總阻力

換熱器主要結構尺寸和計算結果

經(jīng)過(guò)設計出來(lái)了這個(gè)浮頭式換熱器。此換熱器選用Φ52.5mm的碳鋼管,管徑較大,易于清洗,因考慮到管程流體易結垢,故選用此種類(lèi)型的管,而且壓降不是很大,所以選用較合理;本換熱器的缺點(diǎn)就是不可承受較大壓力流體的換熱,而且排列的管子數不多,故處理能力有限。不過(guò)總體來(lái)說(shuō),按此方式設計及計算因能有借鑒作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