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震級是表征地震強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與地震所釋放的能量有關(guān)。一個(gè)6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于美國投擲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所具有的能量。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2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1000倍。也就是說(shuō),一個(gè)6級地震相當于32個(gè)5級地震,而1個(gè)7級地震則相當于1000個(gè)5級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級為9.5級。
中國地震烈度表 (簡(jiǎn)要)
Ⅰ度; 無(wú)感,僅儀器能記錄到;
Ⅱ度; 個(gè)別敏感的人在完全靜止中有感;
Ⅲ度; 室內少數人在靜止中有感,懸掛物輕微擺動(dòng);
Ⅳ度;室內大多數人,室外少數人有感,懸掛物擺動(dòng),不穩器皿作響;
Ⅴ度; 室外大多數人有感,家畜不寧門(mén)窗作響,墻壁表面出現裂紋
Ⅵ度; 人站立不穩,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簡(jiǎn)陋棚舍損壞陡坎滑坡;
Ⅶ度; 房屋輕微損壞,牌坊,煙囪損壞,地表出現裂縫及噴沙冒水;
Ⅷ度; 房屋多有損壞,少數破壞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 房屋大多數破壞,少數傾倒,牌坊,煙囪等崩塌,鐵軌彎曲;
Ⅹ度; 房屋傾倒,道路毀壞,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撲岸;
Ⅺ度; 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毀,地表產(chǎn)生很大變化;
ⅩⅡ度; 一切建筑物普遍毀壞,地形劇烈變化動(dòng)植物遭毀滅。
震級與烈度統計對應關(guān)系:
震中烈度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Ⅺ XⅡ
震 級: 1.9 2.5 3.1 3.7 4.3 4.9 5.5 6.1 6.7 7.3 7.9 8.5
1、陜西岐山地震
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陜西岐山(34.5°N,107.8°E)M≥7(震中烈度≥Ⅸ)。 這是中國史書(shū)記載比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地震時(shí),“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國語(yǔ)·周語(yǔ)》)。三川即今陜西省的涇河、渭河、洛河。估計震級可達7級以上。
2、北邊郡國地震
發(fā)生于西漢綏和二年九月丙辰(公元前7年11月11日)。據史書(shū)記載,這次地震波及“自京師至北邊郡國三十余壞城郭,凡殺四百一十五人”(《漢書(shū)·五行志》)。京師即今陜西省西安市。漢時(shí)北邊郡國應包括今甘肅、陜西、山西、河北等省在內。史書(shū)對這次地震有“水出地動(dòng)”的記載,這可能是中國關(guān)于震前地下水異常變化的最早記載。
3、山東諸城昌樂(lè )地震
公元前70年6月1日(漢宣帝本始四年四月壬寅)山東諸城昌樂(lè )一帶(36.3°N,119.2°E)M≥7(震中烈度≥Ⅸ)"本始四年四月壬寅地震,河南以東四十九郡,北?,樼饓淖孀趶R城郭,殺六千余人。"(《漢書(shū)·五行志》)
4、甘肅金城、隴西地震
發(fā)生于東漢永和三年二月乙亥(公元138年2月28日)。據初步考證,這次地震是人類(lèi)歷史上第一次用測震儀器(張衡的候風(fēng)地動(dòng)儀)記到的破壞性地震。當時(shí)候風(fēng)地動(dòng)儀放在洛陽(yáng),距震中約700公里。東漢時(shí)的金城郡包括今蘭州市在內。震級估計為埿級。地震時(shí),“二郡山岸崩,地陷”(《后漢書(shū)·順帝紀》),“地震裂,城郭、室屋多壞,壓殺人”(《后漢書(shū)·五行志》)。
5、甘肅甘谷西地震
143年10月后(東漢順帝漢安二年九月后)甘肅甘谷西(35.0°N,104.0°E)M7(震中烈度Ⅸ)"建康元年正月,涼州部郡六,地震。從去年九月以來(lái)至四月,凡百八十地震,山谷坼裂,壞敗城寺,傷害人物。"(《后漢書(shū)·五行志》)
6、甘肅高臺地震
180年秋(東漢靈帝光和三年秋)甘肅高臺西(39.4°N,99.5°E)M71/2(震中烈度Ⅹ)"三年自秋至明年春,酒泉表氏地八十余地,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頓,縣易處,更筑城郭。"(《后漢書(shū)·五行志》)
7、山西原平代縣地震
512年5月23日(北魏宣武帝延昌元年四月庚辰)山西原平代縣間(38.9°N,112.8°E)M71/2(震中烈度Ⅹ)"延昌元年四月庚辰,京師及并、朔、相、冀、定、瀛六州地震。恒州之繁峙、桑乾、靈丘,肆州之秀容、雁門(mén)地震陷裂,山崩泉涌,殺五千三百一十人,傷者二千七百二十二人,牛馬雜畜死傷者三千余。"(《魏書(shū)》卷112《靈征志》)
8、甘肅天水地震
734年3月23日(唐玄宗開(kāi)元二十二年二月壬寅)甘肅天水附近(34.6°N,105.6°E)M≥7(震中烈度≥Ⅸ)"二月壬寅,秦州地震,廨宇及居人廬舍崩壞殆盡,壓死官吏以下四十(千)余人,殷殷有聲,仍連震不止。"(《舊唐書(shū)》卷8《玄宗紀》)"時(shí)天水地震,陵遷于谷,城夏于隍。公謀去故絳,制造新邑。"(《山右石刻叢編》卷七《大唐故宣威將軍守右武衛中郎將隴西董君墓志銘》)
9、四川西昌地震
814年4月6日(唐憲宗元和九年三月丙辰)四川西昌一帶(27.9°N,102.2°E)M7(震中烈度Ⅸ)"三月丙辰,西()州地震,晝夜八十震方止,壓死者百余人。"(《舊唐書(shū)》卷37《五行志》)"三月丙辰,西州地震,晝夜八十,壓死百余人,地陷者三十里。"(《新唐書(shū)》卷35《五行志》)
10、內蒙古包頭地震
849年10月24日(唐宣宗大中三年十月辛已)內蒙古包頭西北(40.8°N,109.8°E)M7"十月辛已,京師地震,河西、天德、靈、夏尤甚,戌卒壞壓死者數千人。"(《舊唐書(shū)》卷37《五行志》)"十月辛已,上都及振武、河西、天德、靈武、鹽、夏等州皆震,壞廬舍,壓死數十(千)人。"(《新唐書(shū)》卷35《五行志》)
11、山西定襄、忻州地震
1038年1月15日(宋仁宗景右()四年十二月二日)山西定襄、忻州(38.4°N,112.9°E)M71/4(震中烈度Ⅹ)"先是京師地震,直使館葉清臣上疏曰:‘……乃十二月二日丙夜,京師地震,移刻止。定襄同日震,至五日不止,壞廬寺、殺人畜,凡十之六。大河以東,彌千五百里而及都下,誠大異也?!?quot;(《續資治通鑒長(cháng)編》卷120)
12、甘肅蘭州地震
1125年9月6日(宋宣和七年七月己亥)甘肅蘭州一帶(36.1°N,103.7°E)M7(震中烈度Ⅸ)地震"七月己亥,熙河路地震,有裂數十丈者,蘭州尤甚。陷數百家,倉庫俱沒(méi)。河東諸郡或震裂。"(《宋書(shū)》卷67《五行志》)
13、四川雷波馬湖地震
1216年3月24日(南宋寧宗嘉定九年二月辛亥)四川雷波馬湖(28.4°N,103.8°E)M7(震中烈度Ⅸ)"二月辛亥,東西川地大震四日。"(《宋書(shū)》卷67《五行志》)"甲子,又震。馬湖夷界山崩八十里,江水不通。"(《宋書(shū)》卷39《寧宗志》)
14、山西洪洞、趙城地震
這是中國歷史上詳細記述大地震最早的一次。1303年9月25日(元成宗大德七年八月辛卯)山西趙城、洪洞(36.3°N,111.7°E)M8(震中烈度Ⅺ)"八月辛卯夕,地震,太原、平陽(yáng)尤甚,壞官民廬舍十萬(wàn)計。平陽(yáng)趙城縣范宣義郇堡徙十余里。太原徐溝、祁縣及汾州平遙、介休、西河、孝義等縣地震成渠,泉涌黑沙。汾州北城陷,長(cháng)一里,東城陷七十余步。"(《元史》卷50《五行志》》)"八月辛卯,初夜地震,汾晉尤甚,涌堆阜,裂溝渠,壞墻屋,壓人畜,死者無(wú)數。延、慶次之,安西又次之,余尚未聞也。至今月余。猶若乘舟車(chē),然間復一動(dòng)"。(《勤齋集》卷4《雜著(zhù)·地震問(wèn)答》乾隆翰林院抄本)"大德柒年八月初六日戌時(shí)地震,平陽(yáng)路倒塌房舍七分,塌死人肆拾柒萬(wàn)伍千八百。"(元大德十一年《河伯將軍為記》木牌)"大德癸卯秋八月六日,河東地震,壓死者二十余萬(wàn)人。吉鄉為輕,屋之存者什三、四。"(清胡聘之《山右石刻叢編》卷三0)"元大德七年八月六日,地震,縣人死者三千六百三十六名口,傷者三千三百九十名口,頭畜死者五百二十,房屋倒塌二萬(wàn)四千六百間,公廨倒塌殆盡,地涌黑沙與水不止。"(康熙《平遙縣志》卷下)"考元之大德七年八月初六日戌時(shí)地震,本路一境房屋盡皆塌壞,壓死人口二十七萬(wàn)有余,地震頻頻不止,直至十一年乃定。"(康熙三十四年《重修三圣樓記》)
15、甘肅會(huì )寧地震
1352年4月26日(元順帝至正十二年閏三月丁丑)甘肅會(huì )寧東南(35.6°N,105.3°E)M7"閏三月丁丑,陜西地震,莊浪、定西、靜寧、會(huì )州尤甚,移山湮谷,陷沒(méi)廬舍,有不見(jiàn)其蹤者。"(《元史》卷51《五行志》》)
16、西藏當雄地震
1411年10月8日(明永樂(lè )九年九月十二日,藏歷第七繞回()陰鐵兔年九月十一日)西藏當雄西南一帶(30.1°N,90.5°E)M8(震中烈度Ⅹ-Ⅺ)"約半夜時(shí)分發(fā)生強烈地震,黎明時(shí)發(fā)生比前更大的地震。許多房屋倒塌,經(jīng)堂東門(mén)墻壁倒塌五至六度長(cháng),門(mén)窗亦倒,舊依怙殿門(mén)前經(jīng)書(shū)倒下約五十捆,金頂下塌一大塊墻壁;正中的供奉品亦倒下來(lái)。此時(shí)佛仍在背誦經(jīng)文,并令念經(jīng)之僧眾遷居室外。十五日又發(fā)生大地震,托其恩澤,幸無(wú)大損失。其他地區災害嚴重,出現山巖塌落、湖崩等現象;有的村莊被埋入地下,平地出現大裂縫,眾多人畜死亡,損失驚人。"(《達隆白教傳》頁(yè)117)
17、云南宜良地震
1500年1月13日(明弘治十二年十二月己丑)云南宜良(24.9°N,103.1°E)M≥7(震中烈度≥Ⅸ)"冬地震,有聲如雷,從西南方起,自子時(shí)至亥時(shí)連震二十余次。衙門(mén)、城鋪、寺廟、民房搖倒幾盡,打死壓傷男女無(wú)數。嗣后或一日一震,旬日一震、半月一震、一月一震,經(jīng)四年方止。"(康熙《宜良縣志》卷2)"弘治十二年冬,宜良縣地震,自西南來(lái)如雷,民居盡圮。壓死以萬(wàn)計,旬月常震,越四年始寧。"(隆慶六年修萬(wàn)歷四年刊本《云南通志》卷17)
18、陜西朝邑地震
1501年1月29日(明弘治十四年正月庚戌朔)陜西朝邑(34.8°N,110.1°E)M7(震中烈度Ⅸ)"陜西延安、慶陽(yáng)二府、潼關(guān)等衛、同、華等州,咸陽(yáng)、長(cháng)安等縣,是日至次日地皆震,有聲如雷。而朝邑縣尤甚,自是日至十七日頻震不已,搖倒城垣樓櫓;損壞官民廬舍共五千四百余間,壓死男婦一百六十人,頭畜死者甚眾;……"(《弘治實(shí)錄》卷170)"……據本府朝邑縣申,……將本縣城樓、垛口,并各衙門(mén)倉監等房,及既()縣軍民房屋,震搖倒塌,共五千四百八十五間,壓死大小男女一百七十多口,壓傷九十四名口,死頭畜三百九十一頭只?!戳髡痖_(kāi)裂縫,長(cháng)約一二丈、四五丈者,涌出溢流,良久方止;蔡家堡、嚴伯村等,四處涌出,幾流成河。"(《馬端肅公奏議》卷7)
19、云南永勝地震
1515年6月27日(明正德十年五月壬辰)云南永勝西北(36.7°N,100.7°E)M73/4(震中烈度Ⅹ)"云南地震,逾月不止,或日至二、三十震,黑氣如霧,地裂水涌,壞城垣、官廨、民居,不可勝計。死者數千人,傷者倍之。"(《正德實(shí)錄》卷125)
20、四川西昌地震
21、渤海地震
1548年9月22日(明嘉靖二十七年八月癸丑)渤海(38.0°N,121.0°E)M7"癸丑,京師及遼東廣寧衛,山東登州府同日地震。"(《嘉靖實(shí)錄》卷339)
22、陜西華縣地震
發(fā)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1556年1月23日),陜西華縣(34.5°N,109.7°E)M81/4(震中烈度Ⅺ)。這是中國歷史地震中死人最多的一次地震?!叭梢?,山西、陜西、河南同時(shí)地震,聲如雷。渭南、華縣、朝邑、三原、蒲州等處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魚(yú)物、河渭大泛,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數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華岳終南山鳴,河清數日,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wàn)有奇”(《明史·五行志》)。"十二月二十二日晡時(shí),……而地在在皆陷裂,裂之大者,水出火出,怪不可狀。人有墮于水穴而復出者,有墮于水穴之下地復合,他日掘一丈余得之者。原阜旋移,地高下盡〖改〗故跡。后計壓傷者數萬(wàn)人。"(隆慶六年修光緒重刊本《華州志》卷10)。地震前,該地區長(cháng)期沒(méi)有中小地震活動(dòng)。但震前8小時(shí)左右,在震中區有“地旋運,因而頭暈”)《隆慶·華州志》)的記載。這次地震首次記載到地震時(shí)“地中出火”(地光)的現象。震后,災民曾考慮用木板作房墻,以便抗震。此震極震區長(cháng)軸與渭河地塹方向一致。估計震級約有8級或更大。據史書(shū)記載,以陜西渭南、華縣、華陰和山西永濟四縣的震災最重 ,故稱(chēng)為華縣地震。101個(gè)縣遭受了地震的破壞,分布于陜、甘、寧、晉、豫5省約28萬(wàn)平方公里。地震有感范圍為5省227個(gè)縣。震中區為西安市以東的渭南、華縣、華陰、潼關(guān)、朝邑至山西省永濟縣等,約2700平方公里。 陜西、山西、河南三省97州遭受破壞。余震月動(dòng)三五次者半年,未止息者三載,五年漸輕方止。
24、寧夏中衛地震
1561年8月4日(明嘉靖四十年六月壬申)寧夏中衛東(37.5°N,106.2°E)M71/4(震中烈度Ⅸ-Ⅹ)"壬申,山西太原,大同等府,陜西榆林、寧夏、固原等處各地震有聲,寧、固尤甚,城垣、墩臺、房屋皆搖塌。地裂涌出黑黃沙水,壓死軍人無(wú)算,壞廣武、紅寺等城、蘭州、莊浪天鼓鳴。"(《嘉靖實(shí)錄》卷498)
25、云南建水曲溪地震
1588年8月9日(明萬(wàn)歷十六年閏六月十八日)云南建水曲溪(24.0°N,102.8°E)M≥7(震中烈度≥Ⅸ)"閏六月十八日,臨安通海、曲江同日地震,有聲如雷,山木摧裂,河水噎流,通海傾城垣,仆公署、民居,壓者甚眾,曲江尤甚。"(天啟五年抄本《滇志》卷31)
26、渤海地震
1597年10月6日(明萬(wàn)歷二十五年八月甲申)渤海(38.5°N,120.0°E)M7"遼陽(yáng)、開(kāi)原、廣寧等衛俱震,地裂涌水,三日乃止,宣府,薊鎮等處俱震,次日復震。蒲州池塘無(wú)風(fēng)波,涌溢三四尺。"(《萬(wàn)歷實(shí)錄》卷313)
27、廣東南澳地震
1600年9月29日(明萬(wàn)歷二十八年八月壬辰)廣東南澳(23.5°N,117.2°E)M7(震中烈度Ⅸ)"八月二十二日戍時(shí)地震,響聲如雷。又二十三日戍時(shí)地震,澳城官舍民房?jì)A倒,壓死陳二、黃森、張德、婦女吳氏等六命。"(《續文獻通考》卷221)
28、福建泉州地震
1604年12月29日(明萬(wàn)歷三十二年十一月乙酉)福建泉州海外(24.7°N,119.0°E)M71/2"夜,浙、直、福建地震。興化尤甚,壞城舍,數夕而止。"(《國榷》卷七九)"十一月初九日夜,福寧地大震如雷,山谷響應;壽寧縣地震。是年饑。是日,福州、興化、建寧、松溪、壽寧同日地震。福州大震有聲,夜不止,墻垣多頹。興化地大震,自南而北,樹(shù)木皆搖有聲,城圮數處,屋傾無(wú)數,洋尾、柯地、利港水利田皆裂,中出黑沙,作硫磺臭,池水皆涸。初十夜,地又震。"(道光九年同治刊本《福建通志》卷271)
29、廣東瓊山地震
發(fā)生于明萬(wàn)歷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1605年7月13日)?!犊滴醐偵娇h志》記載:“亥時(shí)地大震,自東北起,聲響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盡,城中壓死者數千地裂水沙涌出,南湖水深三尺,田地陷沒(méi)者不可勝紀。調塘等都田沉成海,計若干頃。二十九日午時(shí)復大震,以后不時(shí)震響不止?!?。估計震級為7.5級或更強,為海南島地區歷史上最大地震。這次地震前礦井中還發(fā)生形變坍塌現象?!笆侨瘴鐣r(shí)銀礦怪風(fēng)大作,有聲如雷,動(dòng)搖少頃,坑岸崩,壓挖礦人夫以百計。夫外處震于亥時(shí),而礦內午時(shí)先發(fā),所謂本根傷而枝葉動(dòng)?!?/p>
30、甘肅酒泉紅崖堡地震
1609年7月12日(明萬(wàn)歷三十七年六月辛酉)甘肅酒泉紅崖堡(39.2°N,99.0°E)M71/4(震中烈度Ⅹ)"辛酉,甘肅地震,紅崖、清水等堡軍民壓死者八百四十余人,邊墩搖損凡八百七十里。東關(guān)地裂,南山一帶崩,討來(lái)等河絕流數日。"(《萬(wàn)歷實(shí)錄》卷459)
31、寧夏固原地震
1622年10月25日(明天啟二年九月甲寅)寧夏固原北(36.5°N,106.3°E)M7(震中烈度Ⅸ-Ⅹ)"陜西固原州星隕如雨。平?jīng)?、隆德等縣,鎮戎、平虜等所,馬剛、雙峰等堡地震如翻(),城垣震塌七千九百余丈,房屋震塌一萬(wàn)一千八百余間,牲畜塌死一萬(wàn)六千余只,男婦塌死一萬(wàn)二千余名口。"(《天啟實(shí)錄》卷26)
32、山西靈丘地震
1626年6月28日(明天啟六年六月丙子)山西靈丘(39.4°N,114.2°E)M7(震中烈度Ⅸ)"六月丙子,大同地震數十,死傷慘甚。靈丘晝夜數震,月余方止,城郭廬舍并摧,壓死人民無(wú)算。"(清乾隆《大同府志》卷25)
33、云南彌渡地震
1652年7月13日(清順治九年六月初八)云南彌渡南(25.5°N,100.6°E)M7(震中烈度Ⅸ+)"蒙化地大震,地中若萬(wàn)馬奔馳,塵霧障天。夜復大雨,雷電交作,民舍盡塌,壓死三千余人。地裂涌出黑水,鰍鱔結聚,不知何來(lái)。震時(shí)河水俱乾,年余乃止。"(清康熙《云南通志》卷28)
34、甘肅天水地震
1654年7月21日(清順治十一年六月丙寅)甘肅天水南(34.3°N,105.5°E)M8(震中烈度Ⅺ)"丙寅,陜西西安、延安、平?jīng)?、慶陽(yáng)、鞏昌、漢中府屬地震,傾倒城垣、樓垛、堤壩、廬舍,壓死兵民三萬(wàn)一千余人及牛馬牲畜無(wú)算。"(《清世祖實(shí)錄》卷84)1642-1654年(明崇禎十年至永樂(lè )八年,藏歷第十一繞回陰水馬年至陽(yáng)水馬年)西藏洛隆西北(30.8°N,95.6°E)M≥7(震中烈度≥Ⅸ)
35、 山東莒縣、郯城地震
發(fā)生于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 (1668年7月25日)。這次地震是中國歷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之一,震級估計為8.5級。據《康熙郯城縣志》記載,“戌時(shí)地震,有聲自西北來(lái),一時(shí)樓房樹(shù)木皆前俯后仰,從頂至地者連二、三次,遂一顫即傾,城樓堞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觀(guān),一時(shí)俱倒塌如平地。打死男婦子女八千七百有奇。查上冊人丁打死一千五百有奇。其時(shí)地裂泉涌,上噴二三丈高,遍地水流,溝澮皆盈,移時(shí)即消化為烏有?!弦卣鹚课菁s數十萬(wàn)間,……其時(shí)死尸遍于四野,不能殮葬者甚多,凡值村落之處,腥臭之氣達于四遠,難以俱載?!?。極震區延伸方向與郯廬大斷裂方向相一致。最遠的有感地區距震中達1000公里。據《康熙海州志》記載,地震時(shí)海水有顯著(zhù)變動(dòng)。震中附近地區在此震前后,歷史上并無(wú)其他破壞性地震的記載。
36、河北三河、平谷地震
發(fā)生于清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1679年9月2日)。這是北京附近地區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震中裂度為Ⅺ度,破壞面積縱長(cháng)500 公里,北京城內故宮破壞嚴重。三河知縣任塾震后作記:“七月二十八日巳時(shí),余公事畢,退西齋假寐。若有人從夢(mèng)中推醒者。視門(mén)方扃,室內闃無(wú)人。正惝恍間,忽地底如鳴大炮,繼以千百石炮,又四遠有聲,儼數十萬(wàn)軍馬颯沓而至,……。次日人報縣境較低于舊時(shí),往勘之。西行三十余里及柳河屯,則地脈中斷,落二尺許。漸西北至東務(wù)里,則東南界落五尺許。又北至潘各莊,則正南界落一丈許”(《乾隆三河縣志》)。七月二十八日已時(shí)初刻,京師地震……是夜連震3次,平地坼開(kāi)數丈,得勝門(mén)下裂一大溝,水如泉涌。官民震傷不可勝計,至有全家覆沒(méi)者。二十九日午刻又大震,八月初一日子時(shí)復震如前,自后時(shí)時(shí)簸蕩,十三日震二次?!迦胀碛执笳鸲??!e尸如山,莫可辨認。通州城房坍塌更甚??罩杏谢鸸?,四面焚燒,哭聲震天。有李總兵者攜眷八十七口進(jìn)都,宿館驛,俱陷沒(méi),止存三口。涿州、良鄉等處街道震裂,黑水涌出,高三四尺。山海關(guān),三河地方平沉為河。環(huán)繞帝都連震一月,舉朝震驚。"(清《三岡識略》卷8)。顯然,地震時(shí)發(fā)生了大規模的地面形變。
37、山西臨汾地震
發(fā)生于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六日(1695年5月18日)。這次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震中烈度Ⅹ度強,破壞面積縱長(cháng)500公里。在一個(gè)8級地震的震中區附近再次發(fā)生8級地震,這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一次。前一次8級地震是1303年的洪洞、趙城地震。檢查平陽(yáng)府地震原卷,當時(shí)被災共二十八州縣,內被災較重十四州縣,統計壓斃人民五萬(wàn)二千六百余名。"(欽差刑部侍郎那彥寶奏摺,嘉慶二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38、寧夏中衛地震
1709年10月14日(清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十二日)寧夏中衛(37.4°N,105.3°E)M71/2(震中烈度Ⅸ-Ⅹ)"九月十二日辰時(shí)固原,寧夏等處地震傷人,中衛尤甚。河南各堡平地水溢魚(yú)游,推出大石有合抱者,井水激射高出數尺,壓死男婦二千余口。是日震動(dòng)無(wú)常,人率露棲,年余始定。"(宣統《甘肅新通志》卷2)
39、甘肅通渭地震
1718年6月19日(清康熙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甘肅通渭南(35.0°N,105.3°E)M71/2(震中烈度Ⅹ)"夏五月廿一日地大震,山崩。城北筆架山(縣北里許)一峰崩覆沒(méi)。城內東北隅平地裂陷,黃沙、黑水涌出,南鄉尤甚,土山多崩。城鄉壓殺老幼男女共四萬(wàn)有奇。"(乾隆《通渭縣志》卷1)
40、四川康定地震
41、云南東川地震
發(fā)生于清雍正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1733年8月2日)。這次地震震級估計為7.5級,是中國地震史料中記述地面斷裂最詳細的一次地震?!?/strong>自紫牛坡地裂,有罅由南而北,寬者四五尺,田苗陷于內,狹者尺許,測之以長(cháng)竿,竟莫知淺深,相延幾二百里,至尋甸之柳樹(shù)河止,……”(《雍正東川府志》)。地震后人們注意到城墻垛“南北則十損其九,東西十存其六,抑又奇也?!边@是中國地震史料對地震力方向性的最早描述。
42、寧夏平羅、銀川地震
發(fā)生于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寧夏平羅銀川間(38.8°N,106.5°E)M8(震中烈度Ⅹ+)",破壞范圍半徑達380公里。震級估計為8級。極震區長(cháng)軸與銀川地塹方向一致?!肚幭母尽酚涊d:“酉時(shí)地震,從西北至東南,平羅及郡城尤甚,東南村堡漸減。地如奮躍,土皆墳起。平羅北新渠、寶豐二縣,地多坼裂,寬數尺或盈丈,……三縣城垣堤壩屋舍盡倒,壓死官民男婦五萬(wàn)余人”。又據故宮檔案載:靠近黃河的一些城鎮,震后地裂“涌出大水,并河水泛漲進(jìn)城,一片汪洋,深四、五尺不等,民人凍死、淹死甚多?!?span style="color:#614db3">這是中國內陸因地震引起河水泛濫成災的一次震例。
地震發(fā)生時(shí),竟如簸箕上下兩簸。瞬息之間,闔城廟宇,衙署、兵民房屋倒塌無(wú)存。男婦人口奔跑不及,被壓大半?!窃拿嫠?,僅存基址。其滿(mǎn)城房屋,亦同時(shí)一齊俱倒,官兵被壓死者一千數百名。且平地裂成大縫,長(cháng)數十丈不等,寬或數寸或一二尺不等。地中黑水帶沙上涌,亦有陷入而死者。城垣亦俱塌摞,且城根低陷尺許?!繒円拐饎?dòng)三五次。其寧城北面一百六十余里至寶豐縣,西南四十余里至平羌堡,南面、東面俱二、三十里之村莊,其被震程度與寧城相類(lèi)。此外受傷稍輕。查平羅、新渠、寶豐三縣,洪廣一營(yíng),平羌一堡,闔城房屋亦倒塌無(wú)存。而平羅、新渠、寶豐等處,平地裂縫,涌出黑水更甚,或深三五尺,七八尺不等。民人被壓而死者已多,尤被溺、被凍而死者,亦復不少,城垣亦大半倒塌。"(川陜總督查郎阿奏摺乾隆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43、四川康定地震
1786年6月1日(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戊申)四川康定南(29.9°N,102.0°E)M71/4(震中烈度≥Ⅹ)"川省地震,人家房屋墻垣倒塌者不一其處?!奖篮?,壅塞瀘河,斷流十日。至五月十六日,瀘水忽決,高數十丈,一涌而下,沿河居民悉漂以去。嘉定府城西南臨水,沖塌數百丈,……沿河溝港,水皆倒射數十里,至湖北宜昌勢始漸平,舟船遇之,無(wú)不立覆?!鋾r(shí)地震,川南尤甚,打箭爐及建昌等處數月不止,官舍民廬俱倒塌,被火延燒無(wú)一存者,至八月之后,始獲寧居。"(清·張邦伸《錦里新編》卷14)
44、四川瀘定得妥地震
1786年6月10日(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四川瀘定得妥(29.4°N,102.2°E)M≥7[見(jiàn)上]1789年6月7日(清乾隆五十四年五月十四日)云南華寧(31.0°N,102.9°E)M7(震中烈度Ⅸ+)"五月與通海同時(shí)地震,壞屋舍,傷人畜,矣瀆村傾入湖中。"(嘉慶四年《臨安府志》卷17)
45、臺灣嘉義地震
1792年8月2日(清乾隆五十七年六月二十二日)臺灣嘉義(23.6°N,120.6°E)M7(震中烈度Ⅸ)"嘉城地大震,店屋、民房倒壞,而繼之火,一城惶恐無(wú)措,民房燒毀過(guò)半,死者百余人。"(清·陳國英《臺灣采訪(fǎng)冊》卷39)
46、云南石屏寶秀地震
1799年8月27日(清嘉慶四年七月二十七日)云南石屏寶秀(23.8°N,102.4°E)M7(震中烈度Ⅸ)"七月二十七日子時(shí)初刻地震起,至子正止,又自丑刻至寅刻,連震數次,申刻又大震一次。所有城垣、廟宇、官署、民房、監獄、倉廒,多有塌倒,人口亦多傷斃。"(云南總督富綱奏摺嘉慶四年八月初五日)
47、西藏錯那地震
1806年6月11日(清嘉慶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藏歷第十三繞回火虎年四月二十五日)西藏錯那西北(28.2°N,91.8°E)M71/2(震中烈度Ⅹ)"……為宗屬各地空前未有之巨災,因搖動(dòng)甚烈,柱折梁傾者甚多,今后宗府難以居住。德珠日頂寺之大殿、佛堂、庫房、僧舍等坍塌損壞者尤多。"(隆子宗宗堆呈噶履稟帖)
48、新疆尼勒克地震
1812年3月8日(清嘉慶十七年正月二十五日)新疆尼勒克東(43.7°N,83.5°E)M8(震中烈度Ⅺ)"伊犁地震,厄魯特游牧袞佐特哈、胡吉爾泰(臺)、齊木庫爾圖等處山裂四處,長(cháng)二十里至六十里不等,寬五、六里不等,深高十余丈至二十丈不等,壓斃蒙古人四十七名,遣犯十一名,……。"(松筠《新疆識略》卷10道光元年刊本)
49、四川爐霍地震
1816年12月8日(清嘉慶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四川爐霍(31.4°N,100.7°E)M71/2(震中烈度Ⅹ)"十月二十日丑時(shí),章谷一帶地震,喇嘛寺及各房屋猝遭倒塌,壓斃漢、番男、婦大小人口甚多?!矇簲罎h、番大男婦并大喇嘛一千八百一十六名口,小男女、小喇嘛一千三十八名口。"(云南總督常明奏摺嘉慶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50、河北磁縣地震
1830年6月12日(清道光十年閏四月二十二日)河北磁縣(36.4°N,114.3°E)M71/2(震中烈度Ⅹ)"京畿三輔北方廣輪千余里,同日地震。其尤甚者,則直隸之磁州、河南之臨漳縣等處,……房屋倒塌殆盡,人物壓斃無(wú)算。又平地圻裂,有水從內涌出,其色黑白不等。水盡繼之以沙,沙盡繼之以寒氣。男號女泣,慘若萬(wàn)狀。"(給事中劉光三奏摺道光十一年三月十七日)
51、西藏聶拉木地震
1833年8月26日(清道光十三年七月十二日,藏歷第十四繞回陰水蛇年七月十二日)西藏聶拉木(28.3°N,85.5°E)M8(震中烈度≥Ⅹ)"七月十二日傍晚,至次日凌晨,此間聶拉木地區以及地區以及尼泊爾境內,連續發(fā)生地震,致使稅卡官邸,差民百姓住房等遭到極大破壞,坍塌傾圮無(wú)遺。"(西藏聶拉木稅官稟噶廈文(藏文)七月廿六日)
52、云南嵩明地震
發(fā)生于清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1833年9月6日)。云南嵩明楊林一帶(25.0°N,103.0°E),這次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震中烈度達Ⅺ度,破壞范圍半徑達260公里。它是迄今所知云南省最大的一次地震。震前“先期黃沙四塞,昏曉不能辨,凡三晝夜,……震之時(shí)聲自北來(lái),狀若數十巨炮轟,……最烈則嵩明之楊林驛,市廛旅館,盡反而覆諸土中,瞬成平地,……”(魏祝亭著(zhù)《天涯聞見(jiàn)錄》)。已刻,昆明等十余縣同時(shí)地大震,坍塌瓦草房八萬(wàn)三四千間,壓斃男婦六千七百余口。午未二時(shí)又震,至夜又震數次。八月、九月或三四日或五六日又震十余次。富民等數十州縣提舉同時(shí)亦震,間有損傷房屋人口,……嵩明房屋傾圮,人民壓斃,地面裂而復合,黑泉涌出,楊林尤甚。宜良損傷房屋人口。"(《云南通志》卷22民國三十八年刊本)
53、新疆巴里坤地震
1842年6月11日(清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三日)新疆巴里坤附近(25.0°N,103.0°E)M8(震中烈度≥Ⅹ)"五月初三日卯時(shí),猛然地震,一刻之間,滿(mǎn)漢兩城、文武大小衙署及兵房、倉庫等處,同時(shí)被震。其中有全行壓塌者,城垣城樓,并商民百姓房屋,率皆塌損歪斜,……。"(伊犁參贊大臣慶昌錄副奏摺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八)
54、黃海地震
1846年8月4日(清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三日)黃海(33.5°N,122.0°E)M7(震中烈度無(wú)考)"道光丙午六月十三日。時(shí)加寅,江、浙等處地震,屋瓦橫飛,居民狂奔,吶喊之聲,山鳴谷應。"(《續當湖外志》卷6光緒元年刊本)
55、四川西昌、普格地震
1850年9月12日(清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四川西昌、普格間(27.7°N,102.4°E)M71/2(震中烈度Ⅹ)"八月初七日夜,西昌縣城內陸震。屋宇倒塌,壓斃官民,……城內城外及各鄉場(chǎng),除外來(lái)客民被壓身死者不計外,共計災戶(hù)二萬(wàn)七千八百八十家,災民十三萬(wàn)五千三百八十二名口,倒塌居民瓦屋、草房二萬(wàn)六千一百六間,壓斃男婦二萬(wàn)六百五十二名口。"(四川總督徐澤醇奏折道光三十年九月二十六日)
56、臺灣基隆近海地震
發(fā)生于清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867年12月18日)。這是中國地震史中引起海嘯最大的一次地震。臺灣基隆北海中(25.3°N,121.8°E)M7(震中烈度無(wú)考)?!把睾I絻A地裂,海水暴漲,屋宇傾壞,溺數百人?!?/p>
57、四川巴塘地震
1868年1月4日)1870年4月11日(清同治九年三月十一日)四川巴塘(30.0°N,99.1°E)M71/4(震中烈度Ⅹ)"三月十一日突然地震,后被火災,……漢番軍民喇嘛等約斃一千有奇。惟東面只震四十余里,南西北三面皆震一、二百里,二、三百里不等。震后復火,番民均被壓燒過(guò)半,紛紛搬移如蟻。"(清·恒?!豆嚯S筆》卷3同治刻本)
58、西藏錯那、洛扎地震
1871年6月(清同治十年五月,藏歷第十五繞回陰鐵羊年五月)西藏錯那、洛扎一帶(28.0°N,91.5°E)M71/2(震中烈度Ⅹ)"今年地震災情嚴重,房屋全倒,人畜物品亦全埋于地下。宗、寺院、百姓處境悲慘,因此無(wú)法支應差務(wù)。"(西藏錯那宗呈噶廈文(藏文)鐵羊年)
59、甘肅武都地震
1879年7月1日(清光緒五年五月乙酉)甘肅武都南(33.2°N,104.7°E)M8(震中烈度Ⅺ)"十二日寅時(shí)地大震,南山崩塌,沖壓西南城垣數十丈,居民二百余家。城中突起土阜,周二里許。各處山飛石走,地裂水出,殺九千八百八十一人,彌月不息。"(光緒《階州直隸州續志》卷19)
60、西藏普蘭地震
1883年10月(清光緒九年九月,藏歷第十五繞回陰水羊年九月)西藏普蘭(30.2°N,81.2°E)M7(震中烈度Ⅸ)"九月普蘭和噶爾通等地遭到空前大地震,宗府、溪卡房屋倒塌,……從噶爾通廢墟土石中挖出之糧、物、死牲畜皮等,……"(西藏噶廈批復(藏文)木猴年八月十二日)
61、云南石屏地震
1887年12月16日(清光緒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云南石屏(23.7°N,102.5°E)M7(震中烈度Ⅸ+)"冬十一月初二日,石屏地大震,聲如雷鳴,自遠而2近。城垣崩頹,房屋傾圮過(guò)半,壓死老幼男婦二千余人。"(光緒《云南通志》卷4)
62、渤海灣地震
1888年6月13日(清光緒十四年五月初四日)渤海灣(38.5°N,119.0°E)M71/2(震中烈度無(wú)考)"直隸永平府遷安縣城東北隅,有塔……五月初四日地大震動(dòng),塔遂傾塌,壓壞塔旁寺屋及附近各住房,且有人口受傷者。"(《申報》光緒十四年戊子六月十五日)
63、四川道孚乾寧地震
1893年8月29日(清光緒十九年七月十八日)四川道孚乾寧(30.6°N,101.5°E)M7(震中烈度Ⅸ)"七月十八日黎明時(shí),噶達惠遠寺一帶發(fā)生地震。該寺樓上、下共一千四百余間房屋倒塌,六十五名喇嘛死亡,九十八名喇嘛受傷。受震區域東至中谷,西到恰壩石,共約三百余方里范圍,漢、藏民人房屋共倒塌約四百幢,死亡二百二十八人,受傷一百三十三人。"(駐藏邦辦大臣奎煥致攝政第穆咨文(藏文)光緒十九年)
64、新疆塔什庫爾干地震
1895年7月5日(光緒二十一年閏五月十三日)新疆塔什庫爾干(37.7°N,75.1°E)M7(震中烈度Ⅸ)"舊堡基址、垛口均經(jīng)損毀,四面倒缺兩處,長(cháng)三四丈不等。并壞炮臺三座。其余營(yíng)房、局屋、糧倉,坍塌無(wú)存。軍裝、糧料多被壓壞。堡內及附近各莊民房,傾倒不少。"(新疆巡撫陶模錄副奏片光緒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65、四川石渠洛須地震
1896年3月(清光緒二十二年二月,藏歷第十五繞回陽(yáng)火猴年二月)四川石渠洛須(32.5°N,98.0°E)M7(震中烈度Ⅸ)"火猴年二月,一場(chǎng)可怖之地震,使寺廟、經(jīng)堂、佛像以及僧俗人等盡陷地下。"(昌都基巧、寺廟拉讓等呈西藏諸噶倫文(藏文))
66、新疆阿圖什地震
1902年8月22日(清光緒二十八年七月十九日)新疆阿圖什北(39.9°N,76.2°E)M81/4(震中烈度>Ⅹ)"八月二十二號,即華歷七月十九日,新疆喀什噶爾地震甚厲,民屋塌倒,城鎮毀傷,災區甚廣,人民之被壓死者約千余名,附近亞士顛村壓斃四百人,呂宜林死二十人。"(《匯報》光緒二十八年壬寅十月三十日)
67、臺灣臺東地震
1902年11月21日(清光緒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二日)臺灣臺東東北海中(23.0°N,121.5°E)M71/4(震中烈度無(wú)考)"十五時(shí)三分在臺東發(fā)生地震,全島有感。稍顯著(zhù)地震。"(西村傳三《昭和十年臺灣震災志·臺灣地震史》(日文)1936年刊本)
68、四川道孚地震
1904年8月30日(清光緒三十年七月二十日)四川道孚(31.0°N,101.1°E)M7(震中烈度Ⅸ)"七月二十日、三十日、八月初二日三次地震成災,坍塌居民房屋多間。該處靈雀寺殿宇,并衙寨道塢均多震塌,計壓斃漢、番居民、寺內喇嘛共四百多人。"(四川總督錫良奏片光緒三十年九月二十八日)
69、新疆沙灣地震
1906年12月23日(清光緒三十二年十一月初八)新疆沙灣西(43.5°N,85.0°E)M7.7(震中烈度Ⅹ)"計縣屬博羅通古地方,震倒民房五百二十間,壓斃男女一百零五名,災民二百五十四名,震塌渠岸十余里。又石廠(chǎng)子地方,震倒民房六百八十間,壓斃男女六十七名,災民三百四十四名。又莊浪廟地方,震倒民房三百四十二間,壓斃男女四十六名,災民二百四二十九名,震塌渠岸三十余里。又牛圈子地方,震倒民房三百七十八間,壓斃男女二十六名,災民二百一十九名。又附近數里之大塘地方,震倒民房一百零八間,壓斃男女四十一名,災民四十六名。被災各戶(hù),或全家覆斃,或僅存老幼,即殘喘幸延,亦壓覆數時(shí),受傷甚重。"(甘肅新疆巡撫聯(lián)魁奏片光緒三十三年二月二十二日)
70、西藏奇林湖地震
1908年8月20日西藏奇林湖(32.0°N,89.0°E)M7(震中烈度無(wú)考)
71、臺灣臺北地震
1909年4月15日(清宣統元年閏二月十五日)臺灣臺北附近(25.0°N,121.5°E)M7.3(震中烈度無(wú)考)"全島有感,臺北州及新竹州北部,死九人,傷五十一人。住房全壞一百二十二戶(hù),半壞二百五十二戶(hù),破損七百九十八戶(hù),燒毀一戶(hù)。"(西村傳三《昭和十年臺灣震災志·臺灣地震史》(日文)1936年刊本)
72、寧夏海原地震
1920年12月16日20時(shí)5分53秒,中國寧夏海原縣(北緯36.5度,東經(jīng)105.7度)發(fā)生震級為8.5級的強烈地震。這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4萬(wàn)人,毀城四座,數十座縣城遭受破壞。它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波及范圍最廣的地震,寧夏、青海、甘肅、陜西、山西、內蒙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四川、湖北、安徽、江蘇、上海、福建等17地有感,有感面積達251萬(wàn)平方公里。海原地震還造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地震滑坡。地震發(fā)生時(shí)山崩土走,有住室隨山移出二三里。地震時(shí)震中區出現了長(cháng)達200多公里的斷層帶,走向為北西-北西西,主要是左旋平推錯動(dòng),也有垂直向錯動(dòng)。這次地震是中國第一次用現代科學(xué)觀(guān)點(diǎn)進(jìn)行調查的一次,它促使中國地學(xué)工作者開(kāi)始研究中國地震。災區有的一間窯洞壓死100多人;有的村莊300多口人在山崩時(shí)同葬一穴。死者陳尸百里,傷者遍地哀嚎,野狗群出吃人,災民情景慘不忍睹。
73、云南大理地震
1925年3月16日晚云南大理7級地震,大理、鳳儀、賓川、鄧川起火。大理全城官署民房廟宇,同時(shí)傾圮?;鹌鸲嗵?,風(fēng)助火威,延至17日午方熄,被毀店鋪數百家。附近各村之草房全部燒毀。風(fēng)儀城內同時(shí)火起多處,繡衣街、十字街一帶全被燒毀。賓川縣城災情稍輕,唯海東玉龍村和海南耆內南村尊莊等處火災,共燒毀瓦草房86所
74、甘肅古浪地震
1927年5月23日6時(shí)32分47秒,中國甘肅古浪(北緯37.6度,東經(jīng)102.6度)發(fā)生震級為8級的強烈地震。這次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死亡4萬(wàn)余人。地震發(fā)生時(shí),土地開(kāi)裂,冒出發(fā)綠的黑水,硫磺毒氣橫溢,熏死饑民無(wú)數。古浪縣城夷為平地。甘肅某天主教堂,一修女懷抱四名孤兒埋于屋瓦中,蒲登波羅克大主教稱(chēng)之“世界末日將要來(lái)臨”!
75、新疆富蘊地震
發(fā)生于1931年 8月11日。地震震級為8級,震中烈度Ⅺ度。震中區形成了170公里長(cháng)的斷裂帶,最大錯動(dòng)幅度達20米。這是中國大地震中已知錯動(dòng)幅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此震斷裂帶的特點(diǎn)是,斷裂帶的走向不沿阿爾泰山主體構造走向,而沿著(zhù)同其斜交的一個(gè)分支構造的走向。
76、甘肅昌馬地震
1932年12月25日10時(shí)4分27秒,中國甘肅昌馬堡(北緯39.7度,東經(jīng)97.0度)發(fā)生震級為7.6級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0度,死亡7萬(wàn)人。地震發(fā)生時(shí),有黃風(fēng)白光在黃土墻頭“撲來(lái)?yè)淙ァ?;山巖亂蹦冒出灰塵,中國著(zhù)名古跡嘉峪關(guān)城樓被震坍一角;疏勒河南岸雪峰崩塌;千佛洞落石滾滾……余震頻頻,持續竟達半年。這次“稀有大震”,令各國科學(xué)家眾說(shuō)紛紜;昌馬,這個(gè)地圖上都找不見(jiàn)的地名,成為地震學(xué)者關(guān)注的中心。
77、四川茂縣疊溪地震
1933年8月25日15時(shí)50分30秒,中國四川茂縣疊溪鎮(北緯32.0度,東經(jīng)103.7度)發(fā)生震級為7.5級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0度,疊溪鎮被摧毀。震前該地異象迭出:犬哭羊嘶,蛇出鼠驚,烏鴉慘啼,母雞司晨。地震發(fā)生時(shí),地吐黃霧,城郭無(wú)存,有一個(gè)牧童竟然飛越了兩重山嶺。巨大山崩使岷江斷流,壅壩成湖。據當地幸存者講:震前曾持續干旱40多天,震前曾有白色地光產(chǎn)生,人們稱(chēng)為“天門(mén)開(kāi)”;前一天牦牛慘叫,天氣悶熱,地震發(fā)生時(shí),疊溪鎮城居民,忽聞霹靂一聲,接著(zhù)地面劇烈簸動(dòng),地下發(fā)生低沉吼聲,與地面上山巖崩塌、房屋倒塌的隆隆聲相和,霎時(shí)飛沙走石,煙塵四起,天昏地暗,地面到處張開(kāi)大縫,忽開(kāi)忽閉。不過(guò)一兩分鐘,全鎮傾沒(méi)。當天入夜天氣驟變,狂風(fēng)大作,暴雨如注。晚間又發(fā)生大震,地下隆隆聲不止,山坡巖石飛滾。直到次日早晨,一夜之間發(fā)生地震5次之多。此后數日,余震幾乎天天都有,有時(shí)還夾有幾次大震,地面上下簸蕩,砂石飛揚,地聲不息,成為一次空前浩劫。這次地震后的第45天,即10月9日。岷江上游陰雨綿綿,白臘寨公棚地震湖崩潰,江水猛增。傍晚,高160多米的疊溪壩崩潰,積水傾湖而出,夾帶泥沙巨石,沿江而下,江中浪頭高達20丈許,吼聲震天,10里之外皆聞。沿江村鎮、田園一掃而光,數萬(wàn)畝農田莊稼被毀。人畜逃避不及者,盡被卷人水中,僅灌縣境內撈獲的尸體就有4000多具。疊溪地震和地震引發(fā)的水災,共使2萬(wàn)多人死亡。
78、臺灣苗栗地震
發(fā)生于1935年 4月21日。地震震級為7.1級,是臺灣省有史以來(lái)破壞最重的一次地震。地震時(shí)在地面上造成了長(cháng)約37公里的斷層。特點(diǎn)是其中有一段15公里長(cháng)以垂直錯動(dòng)為主,另一段12公里長(cháng)以水平錯動(dòng)為主。
79.、山東菏澤地震
1937年8月1日4時(shí)35分,山東菏澤縣(北緯35.4度,東經(jīng)115.1度)發(fā)生7級地震,極震區東到馬嶺崗,西至東明縣王壩崗,南到通古集、北至耿海,烈度達九度;同日18時(shí)41分菏澤縣(北緯35.3度,東經(jīng)115.2度)又發(fā)生一次地震,極震區在吳油房、朱樓、大馬莊、王堂一帶,烈度為八度。地震使菏澤、東明二縣遭受?chē)乐仄茐?,周?chē)?4縣也受到不同程度破壞。極震區內房屋幾乎全部?jì)A倒,解元集、木里、高廟等村房屋盡毀;地裂普遍,寬者一米,人畜有陷落者,涌黑水及流沙。地震共造成人員傷亡18000余人,死傷牲畜6000余頭,房屋倒塌470000余間,無(wú)家可歸者10余萬(wàn)人。這次地震有感范圍很大,東到威海,西到河南宜陽(yáng),南到南京,北到天津。時(shí)值抗日戰爭開(kāi)始,震時(shí)及其后又連日暴雨,加重了災情。1937年菏澤7級地震是20世紀華北地區第一次災難性7級大地震。
80、西藏察隅地震
1950年8月15日22時(shí)9分34秒,中國西藏察隅縣(北緯28.5度,東經(jīng)96.0度)發(fā)生震級為8.5級的強烈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死亡近4000人。強震使世界各國的地震記錄儀紛紛出格,美國的科學(xué)家認為地震發(fā)生在日本,而日本的科學(xué)家認為地震發(fā)生在美國。喜馬拉雅山幾十萬(wàn)平方公里大地瞬間面目全非:雅魯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整座村莊被拋到江對岸。幾百名喇嘛和尼姑深埋寺院的瓦礫之下。一位在印度境內的英國茶葉種植園主說(shuō)地震“聽(tīng)起來(lái)就像高速火車(chē)通過(guò)隧道”。成千上萬(wàn)驚恐的印度人喊著(zhù)“老天爺發(fā)話(huà)啦,老天爺發(fā)話(huà)啦”逃奔曠野。震前半年左右有6級前震。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境內最大的一次地震。
81 廣東河源地震
發(fā)生于1962年3月19日。地震震級為6.1級,是中國第一個(gè)水庫誘發(fā)地震。地震前幾年內小震甚多,但臨震前17天內小震突然變得很少,小震的震源深度在臨震前有加深的現象。
82、河北邢臺地震
邢臺地震由三個(gè)大地震組成,地震活動(dòng)屬于震群型。1966年3月8日5時(shí)29分14秒,河北省邢臺專(zhuān)區隆堯縣(北緯37度21分,東經(jīng)114度55分)發(fā)生震級為6.8級的大地震,震中烈度9度強;1966年3月22日16時(shí)19分46秒,河北省邢臺專(zhuān)區寧晉縣(北緯37度32分,東經(jīng)115度03分)發(fā)生震級為7.2級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兩次地震共死亡8064人,傷38000人,經(jīng)濟損失10億元。這是一次久旱之后的大震。3月26日在寧晉縣的百尺口一帶再次發(fā)生6.2級地震。這3次較大地震的震中位置相距不遠,并依次向東北方向遷移。地震發(fā)生后,漫天飄雪。中國總理周恩來(lái)三赴震區,百姓的苦難使他落淚,他指示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地震預報系統。這次地震活動(dòng)拉開(kāi)了華北地區20世紀地震高潮活動(dòng)的序幕。邢臺地震發(fā)生后,中國的地震科學(xué)研究進(jìn)入了以地震預報研究為主的階段。
83、云南通海地震
1970年1月5日1時(shí)0分34秒,中國云南省通??h(北緯24.0度,東經(jīng)102.7度)發(fā)生震級為7.7級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為10度強,震源深度為10公里,死亡15621人,傷殘32431人。為中國1949年以來(lái)繼1954年長(cháng)江大水后第二個(gè)死亡萬(wàn)人以上的重災。震前,豕突犬吠,雀啼魚(yú)驚,墻縫噴水,騾馬傷人。當時(shí)全國地震工作會(huì )議正緊鑼密鼓籌備,強震猝然而至。地震發(fā)生時(shí),極震區內,村寨房屋盡毀,地面或裂或陷。中國總理周恩來(lái)于除夕之夜召見(jiàn)青年地震預報工作者,號召“地震預報問(wèn)題你們要好好攻關(guān)”。
84、遼寧海城地震
發(fā)生于1975年2月4日。地震震級為7.3級,震中烈度為Ⅸ度強。極震區長(cháng)軸為北西西向。這是中國首次預報成功的一次7級以上大地震,并在震前采取了預防措施,從而極大地減少了居民傷亡,死亡1328人,重傷4292人。經(jīng)濟損失8.1億元。這次地震的前震活動(dòng)比較典型,是這次地震預報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中期預報的依據有“震中遷移”、“地震空區”和水準測量。短期預報的依據有各種宏觀(guān)前兆。
在1974年6月華北及渤海地區地震趨勢會(huì )商會(huì )上,地震學(xué)家提出了華北兩年內可能發(fā)生地震的危險區,京津一帶列在首位。6月29日,國務(wù)院轉批了《關(guān)于華北及渤海地區地震趨勢的報告》。從1974年11月中旬開(kāi)始,首先在丹東、岫巖一帶出現多種宏觀(guān)異常,至12月中旬更為突出。這引起人們對遼南地區可能有較強地震發(fā)生的高度警惕。然而,在1975年1月初召開(kāi)的全國地震形勢會(huì )商會(huì )上,仍只能提出遼南金縣、營(yíng)口、丹東地區較大范圍的危險估計,指不出更具體的地點(diǎn),而且預計未來(lái)地震震級在6級左右。1975年1月底至2月初,大量宏觀(guān)異常集中出現在營(yíng)口、海城地區,從2月1日起至2月4日清晨,海城地區又發(fā)生了500多次小震。在這樣的情況下,由省人民政府決定,發(fā)出對遼南地區營(yíng)口、鞍山、金縣等地的臨震警報。2月4日晚,當一次7.3級的大地震向營(yíng)口、海城襲來(lái)的時(shí)候,有準備的人們早已經(jīng)在當地政府的勸告甚至強令下離開(kāi)房屋來(lái)到滴水成冰的室外,軍方和醫護人員也已經(jīng)做好救災準備。地震使房屋建筑及其他工程設施遭受?chē)乐仄茐?,但由于早有準備,震區死亡人數僅占人口總數的萬(wàn)分之1.6。國際輿論對這次成功預報給予了極高的評價(jià),因為成功地預報7級以上大地震在世界歷史上還是首次。
85、河北唐山地震
發(fā)生于1976年7月28日3時(shí)42分中國河北省唐山市(震中緯度39.4度,東經(jīng)118.0度)。地震震級為7.8級,震中烈度為Ⅺ度。同日18時(shí)43分,又在距唐山40余公里的灤縣發(fā)生7.1級地震,震中烈度Ⅸ度。唐山地震發(fā)生在人口稠密、經(jīng)濟發(fā)達的工業(yè)城市,造成的損失極為慘重。這次地震有24萬(wàn)余人死亡,16萬(wàn)余人受傷,為20世紀世界上人員傷亡最大的地震。與唐山地區毗鄰的大城市天津市也遭到Ⅷ至Ⅸ度的破壞。有感范圍很大,波及遼、晉、豫、魯、內蒙等14個(gè)省、市、自治區。破壞范圍半徑約 250公里。一條長(cháng)8公里、寬30米的地裂縫帶,橫切圍墻、房屋和道路、水渠。震區及其周?chē)貐^,出現大量的裂縫帶、噴水冒沙、井噴、重力崩塌、滾石、邊坡崩塌、地滑、地基沉陷、巖溶洞陷落以及采空區坍塌等。此震發(fā)生于觀(guān)測臺網(wǎng)較多的地區,震前已有預滑現象發(fā)生,曾預測有5級以上地震。
86、云南瀾滄、耿馬地震
1988年11月6日21時(shí)3分、21時(shí)16分,中國云南省瀾滄(北緯22.9度,東經(jīng)100.1度)、耿馬(北緯23度23分,東經(jīng)99度36分)發(fā)生震級為7.6級(瀾滄)、7.2級(耿馬)的兩次大地震。相距120公里的兩次地震,時(shí)間僅相隔13分鐘,兩座縣城被夷為平地,傷4105人,死亡743人,經(jīng)濟損失25.11億元。由于本次地震和12年前的唐山地震一樣發(fā)生在中國的“龍年”,又由于1988年中國災禍頻仍,使一些中國人加劇了對“龍年”的恐懼。但科學(xué)家們關(guān)心的是,這個(gè)地震是否標志著(zhù)中國20世紀末一個(gè)新的地震高潮期的到來(lái)?
87、臺灣9.21大地震
1999年9月21日01時(shí)47分臺灣南投縣發(fā)生7.4級強烈地震,共造成2470人死亡(含失蹤),傷11305人,倒塌各種建筑物9909棟,嚴重損壞的7575棟,受災人口250萬(wàn),災民32萬(wàn),財產(chǎn)損失92億美元。這場(chǎng)撼天動(dòng)地的強震發(fā)生兩年,所造成的影響至今仍未消失。 兩年來(lái)臺灣地震不斷,許多地震發(fā)生在“9.21地震”老震區。最大的一次是2000年6月11日臺灣南投發(fā)生的6.8級地震,造成2人死亡,52人受傷。據專(zhuān)家認為,這次地震是1999年9月21日臺灣“9.21”地震的強余震?!?.21”地震和“6.11”南投地震同發(fā)生在車(chē)籠埔斷層右側。按理說(shuō),集集地震發(fā)生后,能量應已釋放擴散出去。但在地震能量擴散過(guò)程中,受到中央山脈的阻絕,在一邊釋放能量的同時(shí),在南投地區也蓄積了新的能量,最終引發(fā)了6.8級強余震?!?.21”地震發(fā)生近9個(gè)月后竟然還會(huì )引發(fā)高達6.8級的強烈余震,引人注目。
88、四川汶川地震
據國家地震臺網(wǎng)重新核定,北京時(shí)間2008年5月12日14時(shí)28分,在四川汶川縣(北緯31度,東經(jīng)103.4度)發(fā)生的地震震級為8.0級。其強度之大,波及面之廣,破壞性之巨,余震持續之久,在全球大陸地震中殊有。據四川地震局報告,截止6月3日07時(shí),汶川震區共發(fā)生余震10037次。其中:4.0-4.9級162次,5.0-5.9級25次,6.0-6.4級5次。最大余震6.4級。截至6月1日19:00,僅四川省地震受災累計遇難68509人、1141人被埋、18623人失蹤,累計受傷359755人。
聯(lián)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guān)閉此頁(y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