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簡(jiǎn)稱(chēng)“冀”,因位于黃河以北而得名,最早以“河北”命名的行政區是唐朝的“河北道”。
河北道
河北道,在唐初為監察機構,安史之亂后變?yōu)檎降男姓C構,治所為魏州,今河北省大名。
如果以河北道為河北省的開(kāi)端,那大名便是河北省的第一個(gè)省會(huì )。
河北大名府
宋朝時(shí),河北道改稱(chēng)河北路,治所仍然是大名,大名同時(shí)是大宋的北京,《水滸傳》中的“玉麒麟”盧俊義便是北京大名府人士。
公元1073年,河北路分為東西兩路,河北東路仍治大名府,河北西路則治鎮州,即今河北省正定縣。
玉麒麟盧俊義
正定現在是隸屬于石家莊,從這一點(diǎn)來(lái)說(shuō)其實(shí)石家莊的省會(huì )史也是很早的。
元朝開(kāi)行省制度的先河,河北屬于腹里,由中書(shū)省直轄,治所大都。這是北京第一次成為河北的省會(huì ),當然此時(shí)的腹里不止包括河北,還有山西、山東、河南北部、內蒙古等地。
明朝繼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全國設兩京十三省,河北為北直隸,由北京直轄。
清朝同樣實(shí)行行省制度,天下分為十八行省,河北為直隸省。
而由清朝開(kāi)始,河北省開(kāi)始了省會(huì )的顛沛流離史。
1、清朝:大名府——真定府——保定府
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直隸建省,大名府為直隸省第一個(gè)行政中心。
清朝的直隸省
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直隸巡撫移駐真定,真定成為直隸省的第二個(gè)行政中心,真定即今河北正定縣。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直隸巡撫移駐保定府,保定府成為直隸省的第三個(gè)行政中心。
此后至清末,近二百五十年間保定一直是河北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而保定的直隸總督署,也是中國唯一一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
保定做省會(huì )期間,公元1870—1902 年,直隸省夏季在天津辦公,從此天津走上了歷史舞臺
2、民國:天津——北京——保定
公元1913 年,直隸省省會(huì )正式遷至天津。
河北省會(huì )變遷
公元1928 年10 月,國民政府改直隸省為河北省,從此河北省正式成為省名。由于這一年民國的首都從北京遷往南京,國民政府將北京改為北平,并將河北省會(huì )定在了北平。
兩年后,1930 年10 月,河北省政府從北平又遷回了天津,北平成為直轄市(院轄市)。
公元1935 年6 月,河北省政府從天津遷至保定辦公,天津也成為(院轄市)。
抗戰期間的偽政府不論。

民國的河北省
公元1945 年11 月,抗戰結束后初期,河北省省會(huì )設在北平。
公元1946 年7 月,河北省政府機構從北平遷回到保定,保定重新成為省會(huì )。
公元1947 年11 月,內戰期間,河北省會(huì )又從保定遷回了到北平。
總之,在民國期間,河北省的省會(huì )在保定、天津和北京之間不斷變化。
3、共和國:保定——天津——石家莊
公元1949 年7 月,中央人民政府定河北省會(huì )為保定,同時(shí)河北省人民政府隨即于8月成立。
公元1958 年2 月, 天津取消直轄,河北、天津行政合并,省會(huì )由保定遷往天津。
公元1966 年5 月,由于由于中蘇關(guān)系緊張,抗美援越,戰爭危險加劇。天津市地處沿海,是國防第一線(xiàn),一旦打起仗來(lái),天津將有可能成為主戰場(chǎng),河北省委顯然無(wú)法更好地掌握全局,指揮作戰。鑒于此,省會(huì )又遷回保定。天津直轄。
公元1968 年2 月,河北省革委會(huì )在石家莊成立,石家莊成為河北省新省會(huì )。

京津冀會(huì )走向何方?
公元1970年,河北省革委會(huì )又有將省會(huì )遷回保定的動(dòng)議,周總理親自批示,河北省省會(huì )不要再遷。于是石家莊作為省會(huì )并延續至今。
石家莊本身是一個(gè)年輕的城市,但北部直轄的正定則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正定古稱(chēng)常山、真定,歷史上曾與北京、保定并稱(chēng)“北方三雄鎮”,百歲帝王趙佗、三國名將趙云、元曲名家白樸等均為正定人。

石家莊趙子龍
而正定也是河北最早的省城之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