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五味的作用
酸:有收斂、固澀等作用。一般帶有酸味的藥物,大都具有止汗、止渴等作用。曰:酸收,入肝。
苦:有瀉火、燥濕、通泄、下降等作用。一般具有清熱、燥濕、瀉下和降逆作用的藥物,大多數有苦味。曰:苦堅、燥,入心。
甘:有滋補、和中或緩急的作用。一般滋補性的藥物及調和藥性的藥物,大多數有甘味。曰:甘緩,入脾。
辛:有發(fā)散、行氣或潤養等作用。一般發(fā)汗的藥物與行氣的藥物,大多數有辛味;某些補養的藥物,也有辛味。曰:辛散、潤,入肺。
咸:有軟堅、散結或瀉下等作用。一般能消散結塊的藥物和一部分瀉下通便的藥物,帶有咸味。曰:咸耎(音軟,有平息躁動(dòng)上炎之勢的意思),入腎。
其實(shí),在五味以外,還有淡味、澀味:
淡:就是淡而無(wú)味,有滲濕、利尿作用。一般能夠滲利水濕、通利小便的藥物,大多數是淡味。
澀:有收斂止汗、固精、止瀉及止血等作用。
由于淡味沒(méi)有特殊的滋味,所以一般將它和甘味并列,稱(chēng)“淡附于甘”;同時(shí),澀味的作用和酸味的作用相同,因此,雖然有七種滋味,但習慣上仍稱(chēng)“五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容均由用戶(hù)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diǎn)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