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云:“萬(wàn)物皆生于春,長(cháng)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應之?!?/p>
古人認為,冬三月是“生機潛伏、陽(yáng)氣內藏”的季節,應講究“養藏之道”。
正值初冬,推薦7種可以滋補身體的素食,不僅能調養身體,還能增強體質(zhì),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你家廚房就有。
山藥:補虛健脾
古代醫書(shū)《神農本草經(jīng)》這樣描述吃山藥的好處“主健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cháng)肌肉、久服耳目聰明”。
《神農本草經(jīng)》將山藥列為“上品之藥”,認為其有“補虛羸,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的功效。
由此可見(jiàn),山藥屬于藥食同源的好食材,老少皆宜,冬季來(lái)臨,山藥恰好可以補身體脾胃、腎臟之需。
推薦美食:健脾益胃山藥粥。山藥為收澀之品,因此有便秘以及大便干結的老年人不宜食用。
蓮藕:生津解渴開(kāi)胃
俗話(huà)說(shuō):“夏采蓮子冬挖藕,冬季吃藕好時(shí)節?!?/p>
蓮藕不同種類(lèi)有不同吃法,不同產(chǎn)地,各具特色,無(wú)論做湯、熱炒、涼拌亦或者生食皆有美味。
蓮藕煮熟后,性平,能補血養脾、養陰生津,對于虛不受補,陰虛內熱的人有很好的平補作用。
老年人常吃藕,可以調中開(kāi)胃,益血補髓,安神健腦,延年益壽。
推薦美食:玉米蓮藕湯。
百合:清肺熱除心煩
百合味甘、性微寒,歸心、肺經(jīng),為補陰的好食材,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潤肺解渴、止咳止血、開(kāi)胃安神的功效,適用于陰虛久咳、驚悸、失眠、多夢(mèng)、精神恍惚等癥狀。
兒童秋冬季容易遇到肺熱,會(huì )出現舌尖發(fā)紅的情況,此時(shí)可以吃點(diǎn)百合。
若中老年人、更年期及病后體弱者有心煩失眠、低熱的情況,也可以吃點(diǎn)百合。
推薦美食:西芹枸杞炒百合,注意:風(fēng)寒咳嗽及脾胃虛寒、大便稀溏者不宜多食。
大白菜:調理肺燥咳嗽
大白菜是北方地區秋冬季節最常見(jiàn)的蔬菜,它性偏涼,可通利腸胃,養胃和中,益胃生津,清熱除煩。
清代《本草綱目拾遺》記載說(shuō):“白菜汁,甘溫無(wú)毒,利腸胃,除胸煩,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并說(shuō)“冬汁尤佳”。
推薦美食:潤肺白菜湯。
銀耳:緩解口干舌燥
冬天氣候干燥,這個(gè)季節氣溫寒冷之外,還特別容易干燥上火。
冬天上火和夏天不同,冬天容易虛火上升,出現咳嗽、暴躁、失眠、口臭等情況,因此入冬后要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
以食養膚,冬天滋補季,首選銀耳,不僅是筵席上的珍品,也是久負盛名的良藥,自古以來(lái)就是食藥兩用的真菌。
銀耳,性平,味甘淡;它滋潤而不膩滯,具有健胃、養陰、清熱、潤燥之功,對陰虛火旺不受參茸等溫熱滋補的病人是一種良好的補品。
推薦美食:益壽銀耳湯。
白蘿卜:和中補脾助排便
白蘿卜是冬季的常見(jiàn)食材,生吃熟吃功效不同。
中醫認為,生蘿卜性涼,有肺熱咳嗽、咯黃痰者可以飲生蘿卜汁來(lái)清痰熱、潤肺燥的功效。
蘿卜煮熟后,其辛味就幾乎沒(méi)有了,反而偏溫,能和中補脾、補而不滯,還能行氣下氣,對于腸胃積熱或氣滯導致的便秘有效。
推薦美食:蘿卜燜牛腩。如果平時(shí)陽(yáng)虛比較明顯,還可以加上八角、草果、桂皮等溫陽(yáng)散寒的調料。
土豆:補氣利秋養
土豆學(xué)名馬鈴薯,又名山藥蛋、洋芋、陽(yáng)芋、地蛋等,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于小麥、稻谷和玉米。
其塊莖含有大量的淀粉,能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熱量,且富含蛋白質(zhì)、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zhì),尤其是維生素含量是所有糧食作物中最全的。
中醫認為,土豆性平,味甘,入胃、腸二經(jīng),有健脾和胃、益氣調中、寬腸通便、解毒消炎、降糖降脂、美容抗衰等功效,可用于胃火牙痛、脾虛納少、大便干結、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癥的食療。
冬天正是食用土豆的季節,推薦美食:酸奶堅果土豆泥。土豆泥口感酥軟,非常適合老人和孩子,還能作為需要控制體重、血糖、血壓等人群的食療菜。
常言道:“冬令進(jìn)補,春天打虎?!?/p>
立冬之后,人們需要通過(guò)調補使精氣儲存于身體里面,來(lái)年春天人們才不容易得病。
冬季食補還需要注意兩點(diǎn),一點(diǎn)是少咸多苦,另一點(diǎn)則是多吃御寒食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