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千萬(wàn)以上。占5%左右。世界上的主要國家,往往都有構成這個(gè)民族主體的所謂大姓,如英國的Smythe、Jones、Williams;美國Smith、Johnson、Carson;法國的Martin, Bernard、Dupont;德國的Schultz、Mueller、 Shmildt;蘇聯(lián)的Ivanov、Vasiliev、Deternov等等。劉姓,則是構成中華民族主體的大姓之一。在中國民間,很早以來(lái)就有"張王李趙遍地劉"的說(shuō)法,另外歷史上也有"劉天下,李半邊"說(shuō)法。這些說(shuō)法都說(shuō)明了劉姓的人口眾多,分布廣泛,早已在為中國人的共識。據1987年中國科學(xué)院遺傳研究所研究人員杜若甫、袁義達在中國國家統計局提供的1982年全國人口千分之五隨機抽樣資料以及1970年出版的《臺灣地區人口之姓氏分布》一書(shū)基礎上利用計算機所作的綜合分析,劉姓為全國10大姓之一,人口數僅次于李、王、張3姓,排在第4位,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5.4%。據此推算,到公元21世紀初的今天,劉姓在中國地區的人口總數,約有6500萬(wàn)。如果考慮到中國人口的實(shí)際總數(有估計為15億),再加上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和已完全本地化的劉氏后裔,則世界劉氏人口總數應該在8千萬(wàn)以上。劉姓主要分布在中國本土地區,此外還廣泛地分布世全世界各地。在海外的劉姓,又主要分布在中國南部和東部周邊國家,如東南亞南洋地區,包括新加坡、馬來(lái)西亞、菲律賓、泰國、緬甸、印支三國;又如南北朝鮮、日本;其次則是北美、澳大利亞;再其次是歐洲和南美,非洲則是世界上劉姓人口相對較少的地區。在中國本土,據不完全的統計,劉姓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南部,如在北方,劉姓與李、王、張3姓一同為中國北方大姓,約排在第4位;而在中國東南,劉姓的人口所占的比例相對要小在于在北方與中南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但也排在前20位之內。有統計表明,劉姓人口在中國北方的北京市排在第4位,在遼寧、陜西二省也均排在第4位;而在華東的上海則排在第12位,在廣東省排在19位,在福建省排在第12位,在臺灣省排在第9位或8位;在四川省排在第4位。如果從人丁繁衍、人口數量來(lái)說(shuō),現代劉姓是北方強于南方的話(huà),那么從宗族的興旺發(fā)達、繁榮顯赫來(lái)說(shuō),則明顯地是南方劉姓勝過(guò)北方劉姓。(補數據)而在南方劉姓中,又明顯以湖南、四川、湖北、江蘇等省的劉姓最為興盛,如湖南的劉少奇家族,四川的劉湘家族、劉伯承家族,湖北的劉華清家族,江蘇的劉海粟家族、劉淇家族。劉姓成員以漢族為主,但也廣泛分布于中國的滿(mǎn)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壯族、土家族等20多個(gè)民族之中,此外還分布于高麗民族、日本民族、越南民族等多個(gè)外國民族之中。,從宗族支派上看,當代劉姓中,除少數成員明確屬于少數民族在漢化過(guò)程中改姓為漢字姓劉氏之外,絕大部分都自稱(chēng)源于漢代皇族,是由2000年前那支曾創(chuàng )造過(guò)兩漢文明的古老豐沛劉氏一脈發(fā)派繁衍而成,都是漢之子孫、劉邦及其兄弟的后裔。在民間,甚至出現了"漢后無(wú)二劉"的說(shuō)法,意思即天下劉姓都是漢朝皇族后裔。(筆者認為這一說(shuō)法似乎不準確。)雖然現代劉姓大都屬于"漢室之后",但具體來(lái)說(shuō),又分為幾大宗派,而且各個(gè)宗支所占比例也不一樣。據筆者的不完全統計,現代劉姓主要有以下幾個(gè)較大的支系:一是楚元王劉交后裔彭城劉氏派,該支劉氏分布范圍較廣,南北東西都有,但以北方較多。二是中山靖王劉勝后裔中山劉氏派,這一支劉氏人數眾多,但主要分布在南方,以閩粵臺地區最多,其次是浙江、江西、兩湖、廣西、海南、港澳、云貴川,另外在東南亞南洋的劉姓,也以源出中山的客家劉姓居多。三是長(cháng)沙定王劉發(fā)后裔長(cháng)沙劉氏派,該派劉氏又分為南北兩支:南支系當年留在長(cháng)沙國的一支,如安成侯劉蒼的后裔,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兩省,并輻射到鄰近的鄂、川、江浙、兩廣、云貴等省區;南支則是當年北遷南陽(yáng)的東漢皇室后裔,主要分布在北方的華中、華北、華東地區,另外還輻射到朝鮮、日本等國。四派為梁王劉武后裔劉氏,這一支劉姓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山西、陜西和山東、江蘇一帶,人數較少,如今劉邦故鄉漢里堂劉氏就是梁王后裔。五為代王劉參后裔劉氏,該支劉氏也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江蘇、山東一帶,人數較少。六是淮南王劉安后裔劉氏,這支劉氏主要分布在今安徽省,再輻射到鄰近省區,人數也較少。此外,還有屬于荊王劉賈后裔和代王劉仲后裔等派的劉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