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內金,為雞的砂囊內膜,也就是雞的胃內膜(因雞沒(méi)有胃,吃下食物后就存貯在砂囊中,因此該砂囊也就相當雞的胃)。砂囊的內角質(zhì)較軟,可以趁濕剝離,洗凈、曬干,就是一味舉手可得的中藥———雞內金。
研究發(fā)現,雞內金含有大量的蛋白質(zhì),不僅能促進(jìn)胃腺分泌,還能增強胃運動(dòng)。因此適用于醫治各種消化不良癥狀。中醫認為,雞內金有消積滯、健脾胃的功效。臨床多用于治療食積脹滿(mǎn)、嘔吐反胃、瀉痢、疳疾、小兒遺尿等癥狀。
清末民初,名醫張錫純認為雞內金就是雞的胃,剖開(kāi)后,觀(guān)其內,免不了有吞食的瓷石銅鐵等雜物,并驚奇地發(fā)現:它既然能消化了。由此認為其具有善化滯積的功能。臨床為消食化滯的要藥。
治疳疾:疳疾是小兒消化不良的一種常見(jiàn)病,因食欲差而出現腹部脹滿(mǎn),觸之有塊(也稱(chēng)“痞”、“滿(mǎn)”)現象,中醫稱(chēng)之為“疳疾”。治療可取雞內金20克,車(chē)前子120克,共研為末,每次取3克,用醪糟調食,可隨意服用預防。
治消化不良:取雞內金6克,干橘皮3克,砂仁1.5克,粳米30克,白糖少許。將雞內金、干橘皮、砂仁共研末,與粳米同煮成粥,服食加入適量白糖即可。此粥具有消積健脾功效。尤其適用于小兒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肚腹脹大、面紅肌瘦、大便粘滯等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