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鄺如絲 Kuang, Ju-ssu;
Quong, Rose
蒯淑平 Kuai, Shu-ping
L
賴(lài)明 Lai, Ming
《中國文學(xué)史》(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紐約:約翰·戴公司(John Day Co.),1964
年
勞延煊 Lao, Yan-shuan
《元代初期的南方學(xué)者與教育制度初探》(Southern Chinese Scholars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Early Yuan: Some Preliminary Remarks),收入蘭德璋(John D. Langlois, Jr.)編輯《蒙古統
治下的中國》(China Under Mongol Rule),普林斯頓大學(xué)出版社,1981年,107-133頁(yè)
老安 Lao, An 與鮑時(shí)祥(Bao Shixiang)《論語(yǔ)》,1992年
黎志剛 Lai, Chi-kong
《作為儒家史學(xué)家的司馬遷》(Ssu-rna Chien as a Confucian Historian),《中國文化》(Chinese
Culture)28:1(1987.3),1-21頁(yè)
黎東方 Lee, Orient 《孔子小傳》,1982年
李伯樂(lè ) Li, Pai-yueh
李恭尉 Lee, Gong-way
《李贄解讀:晚明的一位反傳統思想家》(Interpretations of Li Chih: An Anti-Traditional Thinker of
the Late Ming China),《中國文化》(Chinese Culture)32:1(1991.3),67-82頁(yè)
李鶴株 Lee, Peter H.
李祈( 李祁) Li, Chi
李敦仁 Lee, Dun J.
李肅然 Lee, Su
李田意 Li, Tienyi 美國俄亥俄大學(xué)講座教授退休,東海大學(xué)中文系講座教授
《中國文學(xué)史:精選書(shū)目》(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A Selected Bibliography),耶魯大
學(xué)遠東出版社(Far Eastern Publications),1968;1970年,漢學(xué)叢書(shū)(Sinological Series, 15
《中國小說(shuō):中英文書(shū)目及論文》(Chinese Fiction: A Bibliography of Books and Articl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紐黑文:耶魯大學(xué)遠東出版社(Far Eastern Publications),1968年
《中國歷史文學(xué)》(Chinese Historical Literature),李田意(Li Tienyi),香港聯(lián)合大學(xué)出版社,
1977年
李幼寧 Li, Yu-ning
《秦始皇:歷史編纂學(xué)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Historiography: The First Emperor of China (White
Plains. N.Y.: International Arts and Sciences Press. 1975)
與成中英合編《中國歷史與哲學(xué)研究》C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N. Y., IASP.書(shū)評
《中國季刊》(China Quarterly)49期,173頁(yè)
李厚誠 Lee, Oscar
李紹昌 Lee, Shao-chang
李菲佛 Lefevere, Ardre
李家樹(shù) Lee, Kai-shu
李歐梵 Lee, Leo Ou-fan
李鑄普 Li, Chu-tsing
李培瑞( 德) Li, Peter
梁聰杰 Liang, Congjie
《中國的偉大思想:造就文明的三千年智慧》(The Great Thoughts of China: 3,000 Years of Wisdom
that Shaped a Civilisation),紐約:John Wiley & Sons Ltd,1996年
梁社干 Leung, G. K.
梁?jiǎn)⒉?Leung, Kai-cheong
梁麗芳 Leung, W. Laifang
梁錫華
(佳蘿)
Leung, Gaylord Kai
梁沛錦 Leung, Pui-kam
梁銘越 Liang, Ming-yueh
廖炳惠 Liao, Ping-hui
廖文魁 Liao, W. K.
《韓非子全書(shū):中國政治學(xué)經(jīng)典》(The Complete Works of Han Fei Tzu: a classic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with Introdution and notes),倫敦:亞瑟·普羅賽
因(Arthur Probsthain),普羅賽因東方文學(xué)叢書(shū)25-26(Probsthain's Oriental Series, vol.
25-26),第一卷(310頁(yè)),1937;1939;1954年;第二卷(338頁(yè)),1959;1960年
林頓 Li, Dun J.
《中華文明要義》(The Essen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普林斯頓:Van Nostrand Reinhold Co,
1967年
《永恒之中國》(The Ageless Chinese: A History),紐約:Charles Scribner's Sons,1971年
林理彰 Lynn, Richard John
(1940年6月28日-)1962年普林斯頓大學(xué)文學(xué)士,1966年華盛頓大學(xué)文學(xué)碩士,1971年斯坦
福大學(xué)哲學(xué)博士,加州日華語(yǔ)言訓練社主任,兼加州大學(xué)客座教授,現任加拿大奧爾伯塔
大學(xué)東亞研究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國詩(shī)歌與文學(xué)批評,中國思想史.著(zhù)有《貫云石》(波
士頓特懷恩出版公司,1980年),《中國詩(shī)歌與戲劇入門(mén)》(波士頓霍爾出版社,1984年
《中國文學(xué)西文書(shū)目》(Chinese Literature: A Draft Bibliograph in Western European Languages)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xué)出版社,1980年
《近期中國文學(xué)理論研究評述》(Chinese Theories of Literature: A Review of a Recent Study),
《中國語(yǔ)文教師學(xué)會(huì )學(xué)報》(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ociation)13(1)(1978.
2),64-67頁(yè)
《〈易經(jīng)〉:〈易經(jīng)〉王弼注新譯》(The Classic Change: A New Translation of the I Ching as Interpreted
by Wang Bi),1994年
翻譯《光盤(pán)存儲器上的〈易經(jīng)〉》(The Columbia I-ching on CD-ROM),哥倫比亞大學(xué)出版社,
1997年
林順?lè )?Lin, Shuen-fu
(1943年5月3日-)密歇根大學(xué)亞洲語(yǔ)言文化系教授,1972年普林斯頓大學(xué)博士,1965年臺灣東
海大學(xué)學(xué)士.
著(zhù)有《中國詩(shī)歌傳統的轉變:姜夔和南宋詞》(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Lyrical Tradition:
Chiang K'uei and Southern Sung Tz'u Poetry,普林斯頓大學(xué)出版社,1978年;1987年);
與宇文所安合編《抒情之音的重要性:晚漢至唐的史詩(shī)》(普林斯頓大學(xué)出版社,1986年);
《〈莊子"內篇"的語(yǔ)言〉》,收入裴德生(Willard James Peterson),浦安迪(Andrew H. Plaks),
余英時(shí)(Yu Ying-shih)編《文化的力量:中國文化歷史研究》(The Power of Culture, Studies
in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普林斯頓大學(xué)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xué)出版社,1994年
林文慶 Lin, Boon Keng
林疑今 Lin, Yi-chin
林語(yǔ)堂 Lin, Yutang
(1895-1976)
《吾國吾民 / 中國人》(My Country and My People),紐約:Reynal and Hitchcock,1935年.
中譯本,東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5年,《林語(yǔ)堂名著(zhù)全集》第二十卷
《〈老殘游記〉及其他》(A Nun of Taishan and Other Translations),上海:商務(wù)印書(shū)館,1936
年
《生活的藝術(shù)》(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紐約:Reynal & Hitch Cock, Inc.(A John Day Book)
1938年
《孔子的智慧》(The Wisdom of Confucius),紐約:藍登書(shū)屋(Random House),"現代圖書(shū)
館叢書(shū)"版(Modern Library Editions),1938年.中譯本,東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5年
《林語(yǔ)堂名著(zhù)全集》第二十二卷;《圣哲的智慧》,陜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2.2
《浮生六記》(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連載于上海中山文化教育館印行的《天下月刊
(T'ien-hsia Monthly)(1935-1936)和《西風(fēng)月刊》.單行本:上海西風(fēng)社,1939年,漢
英對照;紐約:藍登書(shū)屋(Random House),"現代圖書(shū)館叢書(shū)"版(Modern Library Editions),
1942年;臺南:大同書(shū)局,1970年;外語(yǔ)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漢英對照繪圖本,"林語(yǔ)堂
英文作品選",1999.2
《古文小品》,上海西風(fēng)社,1940年
《中印智慧》(The Wisdom of India and China)(The Wisdom of China and India),紐約:藍登書(shū)
屋(Random House),"現代圖書(shū)館叢書(shū)"版(Modern Library Editions),倫敦,紐約:
約翰·戴公司(John Day Co.),1942年,1103頁(yè).臺北:經(jīng)文出版社,1964年
《中國智慧》(The Wisdom of China),Michael Joseph, London. 1944, 1948, 1949, 1950, 1954, 1956,
1969年,London, Four Square Books, The New English Library Ltd., First Four Square Edition,
1963年.590頁(yè);臺北:金山圖書(shū)公司
《樂(lè )天知命的天才:蘇東坡的生平與時(shí)代》(The Gay Genius: 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
倫敦,紐約:約翰·戴公司(John Day Co.),1947年.宋碧云譯本,臺灣;張振玉譯本
時(shí)代文藝出版社,1988.12;東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5年,《林語(yǔ)堂名著(zhù)全集》第十一卷
譯者未署名,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海南出版社,1992.6,"名人名傳叢書(shū)";2001.10,"插
圖本名人名傳叢書(shū)"
《老子的智慧》(The Wisdom of Laotse),紐約,倫敦:藍登書(shū)屋(Random House),(Modern
Library 262),1948;1949年.臺灣:德華出版社,1981年;時(shí)代文藝出版社,1988年;黎
明編校本,2冊,臺北:正中書(shū)局,1994.1.東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5年,《林語(yǔ)堂名著(zhù)全
集》第二十四卷;《圣哲的智慧》,陜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2.2
《寡婦,尼姑,名妓》(Widow, Nun and Courtesan),紐約:約翰·戴公司(John Day Co.),1950
年;格林伍德出版社,1971年
《理解的意義:中國古文小品選譯》(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ranslations from the
Chinese),克利夫蘭,紐約:世界出版公司(The World Publishion Co.),1960年
《中國藝術(shù)理論》(The Chinese Theory of Art: Translation from the Masters of Chinese Art),紐約
G. P. Putnam's Sons;倫敦:威廉·海涅曼公司(William Heinemann),1967年
《林語(yǔ)堂當代漢英詞典》(Lin Yutang's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Modern Usage),香港中文大
學(xué)出版社,1972年.1720頁(yè).書(shū)評:《中國季刊》(China Quarterly)56期,786頁(yè).
劉廣京 Liu, Kwangching
《愛(ài)國者和實(shí)用主義者孔子》(Confucius as Patriot and Pragmatist),《哈佛亞洲研究》(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30(1970)
劉君若 Liu, Chun-jo
劉紀蕙 Liu, Joyce C. H.
劉述先 Liu, Shu-hsien 香港中文大學(xué)哲學(xué)系
劉殿爵 Lau, D. C.
香港中文大學(xué)哲學(xué)系.
《論語(yǔ)》(Confucius: The Analects),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英格蘭米德?tīng)柸怂箍す⑺刮?br> 斯(Harmondsworth, Middlesex, England):企鵝(Penguin)書(shū)店,1979年(249頁(yè));香港
中文大學(xué)出版社,1983年
《孟子》(Mencius),雙語(yǔ)修訂版,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英格蘭米德?tīng)柸怂箍す⑺刮?br> 斯(Harmondsworth, Middlesex, England):企鵝(Penguin)書(shū)店,1970年,280頁(yè);香港中
文大學(xué)出版社,1984年
《老子:〈道德經(jīng)〉》(Lao Tzu: Tao de ching),Translated With an Introduction,The Pengwin Classics
I/3,edited by E. V. Rien. Printed in Great Britain by Cox and Wyman Ltd. London;美國馬里蘭
州巴爾的摩,英格蘭米德?tīng)柸怂箍す⑺刮炙?Harmondsworth, Middlesex, England):企
鵝書(shū)店(Penguin Books),1963;1969年;香港中文大學(xué)出版社,1982;1989年
劉若愚 Liu, James L. Y.
(1926-1986)1948年輔仁大學(xué)學(xué)士,1952年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xué)碩士.1967年起任斯坦福大
學(xué)教授.主要研究中國古典文學(xué)與文學(xué)批評,比較文學(xué).
《中國詩(shī)歌藝術(shù)》(The Art of Chinese Poetry. Chicago: Univ. of Chicago Press, 1962年)
《李商隱的詩(shī):中國九世紀的巴洛克詩(shī)人》(The Poetry of Li Shang-yin. Chicago: Univ. of Chicago
Press, 1969年)
《北宋詞大家》(Major Lyricist of the Northern Sung: A. D. 960-1126,普林斯頓大學(xué)出版社,1974
年)
《中國文學(xué)理論》(Chinese Theories of Literature,芝加哥大學(xué)出版社,1975年,197頁(yè)).書(shū)
評:《中國季刊》(China Quarterly)69期,181頁(yè)
《語(yǔ)言 悖論 詩(shī)學(xué)》(Language-Paradox-Poetics: A Chinese Perspective,門(mén)生林理彰整理,普林
斯頓,1988年,"編者前言"交代成書(shū)原委,兼懷師長(cháng);"導言"作概括論說(shuō);正文四章
依次為"語(yǔ)言悖論","詩(shī)學(xué)元悖論","悖論詩(shī)學(xué)"和"闡釋悖論";跋語(yǔ)名為"非個(gè)
人性之個(gè)人性"."悖論詩(shī)學(xué)"為全書(shū)重心,論者虛實(shí)并舉,多方闡說(shuō),其意甚明.他還
主張,應該積極開(kāi)展中西詩(shī)學(xué)的比較,突現兩者特質(zhì),明辨兩者的潛理論和前理論,以獲
相得益彰,深入隱微之效)
劉紹銘 Lau, Joseph S. M.
(1934- )
《中國傳統故事:主題與變奏》(Traditional Chinese Stories: Themes and Variations),與馬幼垣
(Y. W. Ma)編輯,哥倫比亞大學(xué)出版社,1978年
《中國古典文學(xué)譯文選》(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an anthology of translation),與閔福德
(John Minford)合編,v. I. From antiquity to the Tang dynast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0.8
劉師舜 Liu, Shih-shun
《中國古典散文:唐宋八大家》(Chinese Classical Prose: The Eight Masters of the T'ang-Sung
Period),編譯,香港中文大學(xué)出版社;華盛頓大學(xué)出版社,1979年
《韓愈古文選譯》,《譯叢》(Renditions)8(1977)
劉家槐
(劉嘉槐)
Lieou, Kia-hway
(1908-)法籍華裔哲學(xué)家,祖籍山東,1934年赴法留學(xué),在里昂大學(xué)攻讀西洋哲學(xué),1959年
師從戴密微(Paul Demiéville),獲得巴黎大學(xué)中國文學(xué)博士.從1948年起研究中國哲學(xué)
至今
《道德經(jīng)》(Tao-to King),載《道教哲學(xué)家》叢書(shū)(Philosophes taoistes),收入《七星詩(shī)社
文庫》(Bibliotheque de la Pleiade),巴黎,加利瑪爾(Gallimard)出版社,1967;1969
1980年
與戴密微(Paul Demiéville)譯《莊子全集》(L'oeuvre complete de Tchouang-tseu),巴黎:Unesco
1969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重印,載《道教哲學(xué)家》叢書(shū)(Philosophes taoistes),收入《七
星詩(shī)社文庫》(Bibliotheque de la Pleiade),巴黎:加利瑪爾(Gallimard)出版社,1980年
390頁(yè)
譯《列子》,1978年
劉天華 Liu, Tian-hua
劉子健 Liu, James T. C.
曾任教于斯坦福大學(xué),后遷居美國東部任普林斯頓大學(xué)漢學(xué)教授.
《宋代中國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法》(Reform in Sung China: Wang An-shi[1021-1086] and His
New Policies),哈佛大學(xué)出版社,1959年
《十一世紀的新儒家歐陽(yáng)修》(Ou-yang Hsiu: An Eleventh-Century Neo-Confucianist),加利福尼
亞:斯坦福大學(xué)出版社,1967年
《中國歷史上的行政周期,北宋皇帝一例》(An Administrative Cycle in Chinese History, The Case
of Northern Sung Emperors), 《亞洲研究雜志》(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28:3, May,
1969.
《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內向》,趙冬梅譯,江蘇人民出版社
編《傳統中國的政治慣例:要點(diǎn)》(Political Institutions in Traditional China: Major Issues),N. Y.
& London: John Wiley, 1974. 156 頁(yè).書(shū)評:《中國季刊》(China Quarterly)62期,328頁(yè)
柳無(wú)忌 Liu, Wu-chi
(1907-)
《孔子的生平與時(shí)代》(Confucius,His Life and Time),紐約:哲學(xué)圖書(shū)館公司(Philosophy library),
1955年
《中國文學(xué)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Literature),印第安納大學(xué)出版社,1966;1999
年
《中國文學(xué)新論》,柳無(wú)忌,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1993年
《葵曄集:中國詩(shī)歌三千年》Sunflower Splendor: Three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Poetry ( New
York: Anchor Books, Doubleday, 1975年.630頁(yè)).與羅郁正編選,譯者逾五十人,均為美國
和加拿大學(xué)者,名家占一定數量;選公元前12世紀至今之詩(shī)(包括毛主席詩(shī)詞)約千首,
詩(shī)人140個(gè),依次分作六個(gè)部分,有許多詩(shī)歌屬首次英譯.譯竣后,每首詩(shī)至少有三人對
照原文查對,以求葆真.為了保證風(fēng)格多樣化和具有獨創(chuàng )性,書(shū)中使用了幾位不同譯者的
譯文.它提供了可能是史無(wú)前例的,取材廣泛的一系列用英文譯成的中國詩(shī)詞曲,收入了
許多過(guò)去不太出名的作者和許多著(zhù)名作者的不太為人所知的作品.導言長(cháng)達六十五頁(yè),對
中國詩(shī)語(yǔ),詩(shī)律,詩(shī)史等有所說(shuō)明.附有一個(gè)書(shū)目和關(guān)于詩(shī)人,作品的有用的詳細背景材
料."缺點(diǎn)是因譯者甚眾,不免有良莠之別.另外書(shū)中古典作品和現代作品的篇幅比例缺
乏協(xié)調性,只把三個(gè)詩(shī)人作為民國階段的代表.參見(jiàn)《中國季刊》(China Quarterly)第68
期868頁(yè)(1976年12月)書(shū)評
柳存仁 Liu, Ts'un-yan
早歲畢業(yè)于北京大學(xué),獲倫敦大學(xué)哲學(xué)博士,文學(xué)博士,復蒙韓國嶺南大學(xué)頒授榮譽(yù)文學(xué)博士
學(xué)位,專(zhuān)長(cháng)道教典籍史,中國小說(shuō)史及先秦文獻等.1962年,從香港至澳洲國立大學(xué)中文
系應聘高級講師.
1. 《佛道對中國小說(shuō)的影響》(Buddhist and Taoist Influence on Chinese Novels),Wiesbaden:
Otto Harrassowind,1962年
2. 《倫敦所見(jiàn)中國小說(shuō)書(shū)錄》(Chinese Popular Fiction in Two London Libraries),香港:龍門(mén)
書(shū)店,1967年
3. 《倫敦所見(jiàn)中國小說(shuō)書(shū)目提要》,北京:書(shū)目文獻出版社,1982年
4. 《和風(fēng)堂文集》(Selected Popular from the Hall of Harmonious Wind),萊頓(Leiden):布
雷爾出版社(E. J. Brill),1976年
5. 《李漁》(Li Yu),與茅國權合著(zhù),Boston: Twayn Publishers, 1977年
6. 《和風(fēng)堂讀書(shū)記》,香港龍門(mén)書(shū)店,1977年
7. 《和風(fēng)堂新文集》(New Excursions from the Holl of Harmonious Wind),萊頓(Leiden):布
雷爾出版社(E. J. Brill),1984年
8. 《和風(fēng)堂文集》三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9. 《和風(fēng)堂新文集》二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年
10. 《道家與道術(shù):和風(fēng)堂文集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2
魯曉鵬 Lu, Sheldon Hsiao-peng
《從歷史性到虛構性:中國敘事詩(shī)學(xué)》(From Historicity to Fictionality, The Chinese Poetics of
Narrative),斯坦福大學(xué)出版社,1994年
盧興源 Lowe, H. Y.
盧允中 Lu, Yun-zhong
陸潤堂 Luk, Thomas Yuntong
陸志偉 Lu, Chih-wei
羅茂彬 Lo Mou-pin
羅青哲 Lo, Ching-che
羅錦堂 Lo, Chin-tang
(1929年7月27日-)夏威夷大學(xué)東亞語(yǔ)言文學(xué)系教授.1961年教育部博士;1956年臺灣大學(xué)
碩士;1952年臺灣大學(xué)學(xué)士.著(zhù)有《佛說(shuō)阿彌倫經(jīng)注解》,收入《佛家經(jīng)論導讀叢書(shū)》,
香港:密乘佛學(xué)會(huì )出版,1996年;《文心雕龍明詩(shī)篇商榷》,北京大學(xué)主辦國際文心雕龍
研討會(huì ),1995年;《元人小令分類(lèi)選注》,臺北;聯(lián)經(jīng)出版社,1989年
羅順德 Lo, Shunde
羅郁正 Lo, Irving Yucheng
(1922-)《辛棄疾》Hsin Ch'i-chi. New York: Twayne Publishers, 1971年;
與舒威霖(W. Schultz)合編《待麟集:清代詩(shī)詞選》Waiting for the Unicorn: Poems and Lyrics of
China's Last Dynasty, 1644-1911 (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 Press, 1986 ).導言引李白《古風(fēng)
和杜甫《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以明"待麟"(期待太平盛世)之旨.書(shū)中選詩(shī)人(包
括詞人)七十二家,規??涨?多有以前未曾西譯者.導言闡說(shuō)社會(huì )歷史背景,清詩(shī)特點(diǎn)
(富于愛(ài)國激情,詩(shī)論興盛,具有歷史感和寫(xiě)實(shí)傾向),詩(shī)歌與政治的關(guān)系,以及詞的復興
羅振英 Lo, Tchen-ying
《一個(gè)史學(xué)世家及其著(zhù)作:中國史學(xué)的程序和方法》(Une famile d'historiens en Chine el et son
oeuvre: les formes et les méthodes historiques en Chine),里昂大學(xué)(Université de Lyon):
里昂法漢研究所出版研究論著(zhù)(Bibliotheca Franco-sinica lugdunensis, tudes et documents
publiés par Kinstitut Franco-Chinois de Luon)第9號.巴黎:保爾·古特納(Paul Geuthner
出版社,1931;1938年
駱雪倫 Lo, Shelley Hsueh-lun
《歷史與傳說(shuō):明代歷史小說(shuō)中的思想與形象》History and Legend: Ideas and Images in the Ming
History Novels (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0)
《中國十七世紀的危機與改革:李漁世界中的社會(huì ),文化與現代性》(Crisis and Transformation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ociety, Culture and Modernity in Li Yu's World),與丈夫張春樹(shù)合
著(zhù),密歇根大學(xué)出版社,1992年
呂宗力 Lu Zongli
《也談〈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若干史實(shí)的可靠性》,載《秦漢史研究會(huì )第七屆年會(huì )暨國際學(xué)
術(shù)討論會(huì )論文提要》(非公開(kāi)出版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