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銀首飾
中華古玩網(wǎng) http://www.gucn.com
1、概述
我國是最早使用白銀的國家,歷代提煉白銀多在含銀方鉛礦中進(jìn)行,在漫長(cháng)的歷史長(cháng)河中,白銀曾作為一種貨幣和民間工藝制品的金屬原料,在出土文物中占有相當比例,作為貨幣在歷史演變中,由歷代銀元寶轉變?yōu)榻魇桨姹镜你y元,當代由白銀制作的各式紀念幣、飾品供人們收藏、佩戴。
2、國家標準
GB/T11887―2000是在GB/T11887―1989實(shí)施基礎上修改制定的,其中銀飾品方面銀及其合金規定如下:
純度千分數前冠"銀"或"S",如"銀800"或"S800","S 990"或"足銀"。
3、市場(chǎng)產(chǎn)品
在中國西部地區的少數民族(苗、侗、水、布依)女性,是銀飾品的主要消費對象,如在貴州省施秉縣施洞鎮苗族女性,婚嫁時(shí)全身佩戴的銀飾品重量達十余斤。
城市中銀飾品較少,主要有各種鐲、佩、鏈、墜,少數民族特有的簪、圈、鎖,還有各種生活用品,如銀餐具、工藝品等。
4、白銀特征
純白銀顏色白,摻有雜質(zhì)金屬光澤,質(zhì)軟,摻有雜質(zhì)后變硬,顏色呈灰、紅色。純白銀比重為10.5,熔點(diǎn)960.5℃,導電性能佳,溶于硝酸、硫酸中。
、白銀種類(lèi)
1)、銀元寶
外貌呈橢圓形、長(cháng)方形,一般兩耳高立,兩耳中間面部凹下平坦,潔白光潤,底部有蜂窩,蜂窩口小洞大,深淺不一,分布自然,打擊聲音貫通一致,重量1750克左右,成色980‰。若表面有黑斑點(diǎn),成色970‰,黑斑點(diǎn)較多,成色950‰。
有一種重量為312.5克、31.25克的舊制十兩及一兩的小元寶,面部打有"十足"戳記,成色950―980‰。
2)、銀磚
外貌長(cháng)方形銀錠,重量2000克左右,也有幾百克,成色950‰居多980‰少。成色900‰以下的起很厚的皺皮,面上黑紅色發(fā)烏。
3)、銀滴珠(高足錠、老虎眼)
外貌半圓形,底部有小蜂窩,成色950―980‰,重62克左右。
4)、松江錠
外貌形狀似乳頭,表面灰黑色,重量180克左右,成色950‰左右,有突出的鉛釉,底部具深細蜂窩,每錠上附有15克鉛釉,有的地方(北京地區)己經(jīng)去掉,有打擊痕跡,形成上方下圓。
5)、銀條
外貌長(cháng)條狀,尺寸不等,重量300克左右,好的成色950‰左右,一般成色900左右,是制作銀飾的原料。900‰以下的呈灰白色,質(zhì)堅硬敲打有銅聲,底面無(wú)蜂窩,火燒后表面顯黑紅。
6)、首飾、器皿
首飾、器皿中摻入雜質(zhì)紅銅較多,白銅、黃銅較少。 首飾有鐲、佩、鏈、墜、簪、鎖。 器皿有餐具、壺、碗、杯瓶、鼎、爐、盾牌。
7)、出土銀飾
墓葬中出土銀飾去面均腐蝕成一層黑銹,市場(chǎng)上常出現用硫化氫作用做舊。 <br><br>8)、銀圓<br><br> 銀圓是我國過(guò)去市場(chǎng)上流通的一種貨幣,種類(lèi)繁多,從孫中山頭像、袁世凱頭像版為主,還有中華蘇維埃幣、四川"漢"字幣、孫船幣、光緒元寶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