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常見(jiàn)病
一、感冒發(fā)熱
1、毫針刺合谷、曲池、外關(guān),三棱針點(diǎn)刺大椎、肺俞放血。
2、大椎、風(fēng)門(mén)、肺俞拔火罐。
3、按摩肩井、風(fēng)池等穴,按揉取微汗。
4、單驗方:
⑴生姜30g,蔥白2根,紅糖30g。水煎服,蓋被出汗,用于風(fēng)寒感冒。
⑵大青葉30g,薄荷10g。水煎代茶頻服,用于風(fēng)熱感冒。
二、感冒頭痛
5、毫針刺太陽(yáng)、風(fēng)池、合谷、列缺。
6、按摩肩井、風(fēng)池及疼痛部位。
三、偏頭痛
7、毫針刺風(fēng)池、率谷、頭維、外關(guān)。
8、按摩肩井、風(fēng)池及疼痛部位。
9、單驗方:
羌活9g,白芷6g, 川烏4.5g,草烏4.5g,焙焦研粉,分9次服用,每日3次,飯前服。
四、麥粒腫
10、取太陽(yáng)、耳尖用三棱針點(diǎn)刺放血。
11、用三棱針在大椎穴點(diǎn)刺出血后拔罐,每日1次。
12、單驗方:
蒲公英30g,野菊花15g,干鮮均可,水煎,頭煎內服,二煎薰洗患眼,每日2-3次。
五、急性結膜炎
13、三棱針點(diǎn)刺耳尖、太陽(yáng)穴放血。
14、淡鹽水或野菊花30g,雙花30g煎水,浸毛巾局部熱敷。
15、單驗方:
野菊花30g,酒大黃10g,水煎服,日1劑。
六、牙痛
16、毫針刺合谷、頰車(chē)、下關(guān)、內庭。
17、用右手拇指按壓疼痛同側肩井穴,逐漸加壓,以病人能夠耐受為度,反復施術(shù)。
18、單驗方:
川椒(微炒)30g,炙蜂房30g,共為細末,每次6g,水煎漱口。
七、急性扁桃體炎
19、三棱針點(diǎn)刺少商、商陽(yáng)放血。
20、單驗方:
生大黃9-12g,生甘草6g,沸水泡服,每日1劑。
八、落枕
21、毫針刺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
22、在疼痛部位施行揉、滾、點(diǎn)、拿、拳叩、切擊等手法,用力宜輕。
九、急性胃痛
23、毫針刺中腕、內關(guān)、足三里、梁丘。
24、艾灸中脘、神闕、足三里,適用于寒性胃痛。
十、急性腹痛
25、毫針刺中脘、天樞、足三里、上巨虛或下巨虛。
十一、痛經(jīng)
26、毫針刺合谷、三陰交、地機。
27、艾條灸關(guān)元穴。
28單驗方:
食鹽1000g,米醋100ml,放鍋內炒熱,分裝兩包,輪流熱敷少腹部。
十二、腹瀉(成人)
29、毫針刺中脘、天樞、足三里、陰陵泉。
30、寒濕暴瀉者艾灸神闋穴。
31、單驗方:
⑴鮮馬齒莧60g,鮮白頭翁30g,獨頭蒜3個(gè),洗凈搗泥,擰汁,1次服完。用于急性濕熱泄瀉。
⑵炒麥芽15g,炒山楂10g,水煎加適量紅糖服,用于傷食泄瀉。
十三、急性腰扭傷
32、毫針刺腰痛穴。
33、阿是穴刺絡(luò )拔罐,配合委中放血。
34、單驗方:
生大黃粉60g,生姜汁適量,加開(kāi)水調成糊狀,適量敷患處,每日1次。
十四、腱鞘囊腫
35、以圍針?lè )ㄔ谀夷[局部針刺,出針后用力按揉囊塊,使之消散。
十五、肱骨外上踝炎
36、以阿是穴為中心圍針并加灸,配針手三里、合谷。
37、于病痛局部施行拔、揉、拿、滾法,并重點(diǎn)使用拔法。
十六、足跟痛
38、毫針刺昆侖、太溪、水泉、隔日一次。
39、單驗方:
半盆熱水加食醋250g,熏洗患足20分鐘。每晚1次,10次為一個(gè)療程。
十七、蕁麻疹
40、毫針刺曲尺、血海、三陰交、合谷。
41、單驗方:
蒼耳草、艾葉、芫荽,干鮮均可,可選1—2味煎水熏洗。
十八、呃逆
42、毫針刺內關(guān)、足三里。
十九、小兒感冒發(fā)熱
43、開(kāi)天門(mén)、推坎宮,運太陽(yáng),柔耳后高骨,推三關(guān),退六腑,分手陰陽(yáng),運八卦。
二十、小兒食積
44、補脾土,運八卦,推及揉四橫紋,摩腹、揉臍、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捏脊。
45、單驗方:
麥芽6g,神曲6g,陳皮3g、生姜2g、煎水頻服,日1劑。
二十一、小兒泄瀉
46、摩腹,揉臍,揉龜尾,推上七節骨,補脾土,推大腸,按揉足三里。
47、單驗方:
山楂炭、雞內金、炮姜炭等份研細末,每次1g,開(kāi)水調服。適用于食滯瀉。
二十二、腮腺炎
48、用燈心草蘸食油后點(diǎn)燃,以雀啄狀快速灸灼雙側角孫穴。
49、毫針點(diǎn)刺少商、關(guān)沖放血,每日或隔日1次。
50、單驗方:
⑴野菊花葉、車(chē)前草、馬齒莧、蒲公英、魚(yú)腥草、紫花地丁、芙蓉葉,任選2—3味、各取鮮草60g搗爛敷患處,每日1次。
⑵芒硝30g,青黛10g,加醋適量調成糊狀,外敷患處,每日1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容均由用戶(hù)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diǎn)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