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是在13世紀由蒙古人在中國建立的元朝與四大汗國聯(lián)合組成的大帝國。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被推舉為大可汗,標志著(zhù)大蒙古國的誕生,鐵木真及其子孫在對外征戰中,開(kāi)拓了東起日本海,西低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亞,南至波斯灣的遼闊疆域,國土橫跨亞歐大陸,最高峰國土一度達到了三千多萬(wàn)平方公里,是連續面積最大的帝國。
大蒙古帝國是由在中國的元朝,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和伊爾汗國組成。四大汗國統治者在血統上都出自“黃金家族”都是鐵木真的子孫,共同奉蒙古國為宗主國。1259年蒙哥去世之后,阿里不哥在貴族的支持下成為蒙古大汗,而同時(shí)忽必烈也在北京宣布自己成為蒙古大汗,蒙古帝國內戰爆發(fā),窩闊臺汗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支持阿里不哥,伊爾汗國支持忽必烈。忽必烈擊敗阿里不哥之后,窩闊臺汗國,欽察汗國與察哈臺汗國不承認忽必烈為蒙古大汗,蒙古帝國隨之解體,忽必烈的權利僅限于東方。四大汗國實(shí)質(zhì)上獲得了獨立。
1368年朱元璋領(lǐng)導農民軍攻占南京,隨后北伐占據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稱(chēng)“北元。1388年北元后主被阿里不哥后裔殺害去元國號稱(chēng)蒙古,北元滅亡。
窩闊臺汗國窩闊臺的嫡孫海都對元朝對他們的漢化及其不滿(mǎn),先后數度起兵作亂,屢勝元軍,為元朝一大威脅。1301年海都率40余位反叛王公聯(lián)兵進(jìn)犯元朝,欲取而代之,但在哈拉和林被元軍所敗,不久海都病亡。1310年其子察八兒為察合臺汗國所敗,窩闊臺汗國亡。
1365年察合臺汗國分為東西兩個(gè)部,1570年?yáng)|察合臺汗國被葉爾羌汗國消滅。1369年西察合臺汗國成為帖木兒帝國附庸,1370年被帖木兒帝國所滅。
欽察汗國自1219年建國到14世紀中葉的100年間,是金帳汗國的極盛時(shí)期。1341年烏茲別克汗死后,國內矛盾激化,內訌不已,國勢日趨衰落。15世紀時(shí),欽察汗國分裂出喀山汗國,克里米亞汗國,西伯利亞汗國等。1502年被克里米亞汗國消滅。
1304年合贊汗去世,此后不久,伊利汗國內外局勢日趨嚴重。內有諸王爭位,權臣爭勢:外有埃及馬木路克王朝和欽察汗國不斷地侵略。1353年分裂成卡爾提德王朝,莫扎法爾王朝,札剌亦兒王朝和丘拜尼王朝。1388年終被中亞新興的帖木兒帝國所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