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外地從事中藥材生意多年,江夏區野生藥材種類(lèi)非常多。好像很少有人種植。有些天天見(jiàn)但叫不上學(xué)名,現在我圖文并茂教大家認識。至于半夏與金銀花大家熟悉的就不贅述了。夏枯球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夏枯草的果穗,入藥,味苦、辛,性寒,歸肝、膽經(jīng)。用藥歷史在2000年以上。具有清肝火,散瘀結的功效。對目赤腫痛、頭痛眩暈以及高血壓、乳癰乳癌、口歪眼斜、痔瘡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鵝不食草:發(fā)散風(fēng)寒,通鼻竅,止咳,解毒。
覆盆子:補肝益腎,固精縮尿,明目
[此貼被ling200308于2013-8-5 17:25:57編輯過(guò)]
車(chē)前:車(chē)前子,車(chē)前草:祛痰、鎮咳、平喘等
防已:藤可編織;根含淀粉,可釀酒,入藥有祛風(fēng)通絡(luò ),利尿解毒,降血壓的功效。
白芷:解表散寒,祛風(fēng)止痛,通鼻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
櫧實(shí),果子為櫧實(shí)子:滋腎,清肝,明目。治虛勞,目昏,目翳,水氣浮腫。
鮮黃連:清熱燥濕,涼血止血。用于腸炎,痢疾,消化不良,腹痛,發(fā)熱煩躁,眼結膜炎,口瘡,扁桃體炎,衄血,吐血,癰疽,癤腫,外傷感染。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jīng)止痛;潤燥滑腸
蒼耳子為
菊科植物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帶總苞的果實(shí)。又名枱耳實(shí)(《本經(jīng)》),牛虱子(《貴州民間方藥集》),胡寢子(《藥材資料匯編》),蒼郎種、棉螳螂(《江蘇植藥志》),蒼子、胡蒼子(《東北藥植志》),餓虱子(《廣西中藥志》),蒼棵子、蒼耳蒺藜(《陜西
中草藥》)。蒼耳子屬于常用中草藥,具有散風(fēng)除濕通竅等功效。此外,
蒼耳草或全草亦可藥用,但蒼耳為有毒植物,以果實(shí)為最毒,使用須嚴格遵照醫囑。
金櫻子別名:刺榆子、
刺梨子、金罌子、
山石榴、
山雞頭子、糖鶯子、糖罐、
糖果、
蜂糖罐、
檳榔果、金壺瓶、糖橘子、
黃茶瓶、藤勾子、螳螂果、糖刺果、
燈籠果、刺橄欖、
燈籠果、刺蘭棵子。根皮提制栲膠;果實(shí)入藥,有利尿、
補腎作用;葉有解毒消腫作用;根藥用,能活血散瘀、拔毒收斂、祛風(fēng)驅濕
橘生
淮南則為橘,生于
淮北則為枳。枳實(shí),中藥名。為蕓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變種或甜橙的干燥幼果,主產(chǎn)于四川、江西、福建、江蘇等地。5~6月間采摘或采集自落的果實(shí),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曬干或低溫干燥,較小者直接曬干或低溫干燥。用時(shí)洗凈、悶透,切薄片,干燥。生用或麩炒用。.《藥品化義》:“枳實(shí)專(zhuān)泄胃實(shí),開(kāi)導堅結,故主中脘以治血分,療臍腹間實(shí)滿(mǎn),消痰癖,祛停水,逐宿食,破結胸,通便閉,非此不能也。若皮膚作癢,因積血滯于中,不能營(yíng)養肌表,若飲食不思,因脾郁結不能運化,皆取其辛散苦瀉之力也。為血分中之氣藥,惟此稱(chēng)最?!?div style="height:15px;">
艾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亞洲及歐洲地區。一般用于針灸術(shù)的“灸”。所謂針灸其實(shí)分成兩個(gè)部分?!搬槨本褪悄冕槾萄ǖ?,而“灸”就是拿艾草點(diǎn)燃之后去熏、燙穴道,穴道受熱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紙或草點(diǎn)燃了都能作為“灸”使用。艾草的氣味肯定也同時(shí)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中國民間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療風(fēng)濕病時(shí),以艾草作為燃料效果更佳。
燈心草(學(xué)名:Juncus effusus)是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地下莖短,匍匐性,稈叢生直立,圓筒形,實(shí)心,莖基部具棕色,退化呈鱗片狀鞘葉,穗狀花序,頂生,在莖上呈假側生狀,基部苞片延伸呈莖狀,花下具2枚小苞片,花被裂片6枚,雄蕊3枚,雌蕊柱頭3分歧。褐黃色蒴果,卵形或橢圓形,種子黃色呈倒卵形。燈心草也是藥用植物,其莖髓或全草入藥具有清熱、利水滲濕之功效,可用于淋病,水腫,心煩不寐,喉痹,創(chuàng )傷等癥。
[此貼被ling200308于2013-8-7 14:53:05編輯過(guò)]
白花蛇舌草(學(xué)名:Hedyotis diffusa)是茜草科耳草屬的植物。分布在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南方等地,生長(cháng)于海拔1,800米的地區,多生長(cháng)于山地巖石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其中成藥味苦、淡,性寒。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消痛散結、利尿除濕。尤善治療各種類(lèi)型炎癥。在臨床實(shí)踐中,發(fā)現白花蛇舌草若配伍得當,可治療多種疾病。
荊三棱:功能主治,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于癥瘕痞塊,瘀血經(jīng)閉,食積脹痛。
蒲黃為香蒲科植物水燭香蒲 的花粉,
沼澤多年生草本,高1~2m。根莖匍匐,有多數
須根。它有 止血,化瘀,通淋等功效。
芡實(shí)qian shi ,
中藥材,別名雞頭米、雞頭苞、雞頭蓮、刺蓮藕、肇實(shí)等,為睡蓮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種仁。以顆粒飽滿(mǎn),均勻,粉性足,無(wú)破碎、干燥無(wú)
雜質(zhì)者為佳。 有收斂固精等功效,適用于慢性泄瀉和小便頻數,
夢(mèng)遺滑精,婦女帶多腰酸等。 另外,芡實(shí)為觀(guān)葉植物。在中國式園林中,與
荷花、
睡蓮、
香蒲等配植水景,尤多野趣。
香附,原名“莎草”,始載于《
名醫別錄》,列為中品?!?a target="_blank" >唐本草》始稱(chēng)香附子?!?a target="_blank" >本草綱目》列入草部芳草類(lèi),名“
三棱中空,莖端復出數葉,開(kāi)青花成穗如黍,中有細子,其根有須,須下結子一、二枚,轉相延生,子上有細黑毛,大者如羊棗而
兩頭尖,采得燎去毛,暴干貨之”。
石菖蒲(學(xué)名:Acorus gramineus)屬天南星科,為禾草狀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莖具氣味。葉全緣,排成二列。
肉穗花序(
佛焰花序),花梗綠色,
佛焰苞葉狀。根莖常作藥用。功能主治化濕開(kāi)胃,開(kāi)竅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饑,噤口
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理氣,活血,散風(fēng),去濕。治癲癇,痰厥,熱病神昏,健忘,氣閉耳聾,心胸煩悶,胃痛,腹痛,風(fēng)寒濕痹,癰疽腫毒,跌打損傷。
白術(shù)多年生草本,喜涼爽
氣候,以根莖入藥,具有多項藥用功能。功效: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dòng)不安。
蒼術(shù)(
學(xué)名:Atractylodes lancea)為菊科蒼術(shù)屬的植物。多年生直立草本,分布在
朝鮮、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
江蘇、湖南、吉林、
河南、山西、
浙江、黑龍江、四川、
甘肅、湖北、
江西、安徽、陜西、
遼寧、內蒙古、
河北等地,生長(cháng)于
海拔50米至1,900米的地區,多生在灌叢、林下、野生山坡草地或巖縫隙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主治:脾為濕困引起的運化失調,食欲不振,嘔吐煩悶,腹脹泄瀉,關(guān)節疼痛
海金沙:多年生攀援草本,同屬植物
小葉海金沙Lygodiummicrophyllum(Cav.)R.Br.的全草,在廣東、
廣西民間亦同供藥用。與上種的主要區別點(diǎn):
羽片為1回
羽狀復葉,小葉片基部有
關(guān)節。功能主治 清利濕熱,通淋止痛。用于熱淋、砂淋、
血淋、膏淋、尿道澀痛
淫羊藿小檗科植物
心葉淫羊藿,具有很高的藥用價(jià)值。味性歸經(jīng):辛、甘,溫。歸肝、
腎經(jīng)主治功能:補腎陽(yáng),強
筋骨,祛風(fēng)濕。
鬼針草,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海拔50-3100米的路邊荒地、山坡及田間。國內外均有分布。為我國民間常用草藥,可在夏、秋季開(kāi)花盛期收割地上部分,揀去雜草,鮮用或曬干,以全草入藥?!吨腥A本草》功效分類(lèi)為:清熱解毒藥、消腫藥。分布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各省區。生于村旁、路邊及荒地中。
經(jīng)常會(huì )粘在褲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