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的用途很多,槿皮可代麻制作繩索,槿條可編制簍、筐、箱等日用品。木槿植物的莖皮纖維發(fā)達,可作造紙原料,也可作麻用和人造棉用材料。過(guò)去農婦慣用槿汁洗頭,既去污又治頭皮瘙癢。木槿根皮及葉可分別用來(lái)釀酒。值得一提的是,將,木槿根用來(lái)燉肉作藥膳,可治吐血、咯血。
一、食療
據明代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載:“木槿,種之易生,嫩葉可茹,作飲代茶。”據分析:木槿花含有皂苷?!夺t林纂要》云:“木槿花,肺熱咳痰吐血者宜之?!鼻抑畏伟b。又赤白花治赤白痢。
木槿花茶:木槿花適量(干品或鮮品均可)。開(kāi)水沖泡代茶飲。赤痢用紅花,白痢用白花。還有祛風(fēng)、除濕熱、利小便的功效。
玉面蒸槿花:鮮木槿花、玉米面各適量。先將木槿花切碎,加入玉米面(大約500克花,配100克面)和勻,蒸熟后加調料,可隨意食用。治痢疾,能活血潤燥、清熱祛濕。
槿花燉肉:木槿花、瘦豬肉各90克。先將木槿花,加水煮1—2沸后,去渣留汁,放入豬肉 (切塊)煮熟,加調料,吃肉飲湯,可治大便下血,濕熱帶下。利腸胃,除痢疾。
木槿花餅:紅木槿花適量,陰干研末,用以煎面餅蒸食,可治下痢。
槿花米湯:用木槿花陰干研末,用陳糯米煮湯,調服2—3匙??芍畏次竿率?。不好轉,再食用。
二、藥用
木槿花性涼,味甘、苦,無(wú)毒。入脾、肺經(jīng)。具有清熱、利濕、涼血的功效。
吐血、下血:赤白痢疾:木槿花9至13朵,酌加開(kāi)水和冰糖燉半小時(shí),飯前服,每日2次。
風(fēng)疾壅逆:木槿花曬干,焙研,每服1~2匙,空心沸湯下,白花尤艮。
反胃吐食:重瓣白木槿花,陰干研末,陳糯米湯調送服3-5口,不好轉,再調服。
疔瘡癤腫:木槿花(鮮)適量,甜酒少許,搗爛外敷。
細菌性痢疾:木槿花曬干,研末,每服2克,小兒酌減,每隔2小時(shí)1次。3—5日為1個(gè)療程。經(jīng)試治300例,癥狀控制者96.3%,一般服后體溫下降,大便于2—3日內好轉。
痢疾:木槿花30克,冰糖30克,水燉服。
白帶過(guò)多:木槿花30克,紫茉莉根15克,水煎服。
咯血、干咳:木槿花6—12克,冰糖適量,加水燉服?;蝓r花30—60克,搗爛取汁,加白糖沖服。
如女白帶:鮮白木槿花100克,每次8克,白開(kāi)水送服。
小資料 【文獻選錄】 《大明本草》:“腸風(fēng)瀉血,赤白痢,并焙人藥,作湯代茶,治風(fēng)?!侗静菥V目》:'“消瘡腫,利小便,除濕熱?!? 《本草抬遺》:“止腸風(fēng)瀉血,痢后熱渴?!薄侗静輩R言》:“善治赤白積痢,干濕不通,下墜欲解而不解?!薄夺t林纂要》:“清肺寧心,滲濕去熱?!抑畏伟b,以甘補淡滲之功?!蔽迦~成一花,朝開(kāi)暮斂。湖南、湖北人家多種植為籬障,花與技兩用,形成花的籬笆,實(shí)屬可愛(ài)。 【化學(xué)成分】楠芽(木槿)藥用部分含皂草黃甙(saponarin)、肌醇(inositol)、粘液質(zhì)。【性味歸經(jīng)】性寒,味苦,甘,平。【功能主治】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用于痢疾,腹瀉,痔瘡出血,白帶;外用治瘡癤癰腫,燙傷。【摘錄自】《全國中草藥匯編》【食用部分】其藥用部分為晴日花初開(kāi)放時(shí)采摘盛開(kāi)花朵,本野菜為其食用部分,即春季采摘的嫩葉與莖。【營(yíng)養成分】每100克含蛋白質(zhì)1.3克,脂肪0.l克,碳水化合物2.8克,鈣12毫克,磷36毫克,鐵0.9毫克,尼克酸1毫克,還含肥皂草甙等。【食療作用】1.抗菌療癬木槿花提取液對真菌有抑制作用。能治療疥癬。此外,木槿花還能殺菌排膿,加速瘡瘍的愈合。2.止痢據臨床報道,木槿花洗凈曬干,“研末服用,可治療細菌性痢疾,服用后使體溫迅速下降,大便于2~3天內好轉。3.完帶止血民間用木槿花治婦人白帶,痔瘡出血,下血吐血,有一定效果。【保健食譜(藥用部分)】1.木槿花燉肉 鮮木槿花100克,豬肉150克,菊花、姜末各適量。將木槿花去雜洗凈;豬肉洗凈切塊;鍋內加豬肉和適量水,燒沸后,加入料酒、精鹽、醬油、蔥、姜,改為小火燉至豬肉熟,加入木槿花燉至入味,出鍋即成。此菜鮮嫩滑爽,甘美可口,具有清利濕熱,補中益氣,養陰止血的功效。適用于白帶,陰虛咳嗽,體虛,乏力,腸風(fēng)瀉血,赤白痢,便秘等病癥。2.木槿花蜜飲 木槿花50克,蜂蜜適量。將木槿花去雜洗凈,放入碗內,加適量的水煮20分鐘,再加新鮮蜂蜜適量,煮至再沸,出鍋即成。此飲甘甜爽口,滑嫩清香,具有清熱利濕,潤燥通便,健脾益胃的功效。適用于赤白痢疾,腸風(fēng)瀉血,腸燥便秘等病癥。3.冰糖燉木槿花 木槿花50克,冰糖適量。將木槿花去雜洗凈,放入碗內,加適量的冰糖和水,置于籠內蒸燉20分鐘,取出即成。本食品甘甜清香,湯汁清爽,具有清熱利濕,益胃生津,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療吐血下血,赤白痢疾等病癥。4.木槿花糯米湯 白木槿花50克,陳糯米100克、將木槿花洗凈去雜,陰干,研為粉末;陳糯米洗凈,加適量水煮湯,待湯二、三沸,撒入木槿花末,再煮沸即成。此湯清香撲鼻,甘嫩爽口,具有益胃和中,止嘔下氣的功效,適用于反胃吐食,胃脘痞滿(mǎn),腸燥便結等病癥。【注意事項】木槿花嫩滑,不要燒煮過(guò)久;大便溏泄者慎食。
剛開(kāi)放的木槿花花朵可供食用,油炸做湯,味道清香。木槿花微香、味甘、滑如葵,具有清熱、涼血功效。木槿葉、花果實(shí)、莖皮和根皮皆入藥。藥用: 木槿花含肥皂草甙,系一種黃酮甙,并含異牡荊素。此外,尚含有皂甙及粘液質(zhì)。根含鞣質(zhì)和粘液質(zhì)。種子含脂肪油。木槿花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治痢疾、痔瘡出血、白帶、瘡癤癰腫、燙傷。根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止咳。治咳嗽、肺癰、腸癰、痔瘡腫痛、白帶、疥癬。根皮和莖皮可清熱利濕,殺蟲(chóng)止癢。治痢疾、脫肝、陰囊濕疹、腳癬等。果實(shí)稱(chēng)“朝天子”,可清肺化痰,解毒止痛。治痰喘咳嗽、神經(jīng)性頭痛、黃水瘡。藥方 1.痢疾:木槿花50克,水煎,兌蜂蜜服,忌酸冷。 2.治白帶過(guò)多:木槿鮮根,50-100克,裝入500克左右重的公雞腹內,酌加開(kāi)水燒兩小時(shí),飯前分2-3次吃雞肉、喝湯。 3.治水腫:木槿鮮根50克、燈心草50克,水煎,食前服,日服兩次。 4.治疔瘡癤腫:木槿鮮花適量,甜酒少許,搗爛外敷;或鮮葉和食鹽搗爛敷患處。 5.治燙傷:木槿花研末,麻油調敷。 6.治疥癬濕癢:木槿皮25克、馬齒莧50克、白癬皮50克,煎湯,熏洗患處。 7.治氣管炎:木槿枝條120克,水煎濃縮,每日2次分服。 8.治肺熱咳嗽、干咳、燥咳:木槿花9克,水煎加白糖沖服,或加卷柏9克,水煎服。 9.治乳腺炎:木槿花適量,攪酒研碎,敷貼患處。 10.治腎炎、水腫:木槿鮮根120克,切片用白酒炒,水煎服?;蚰鹃雀?0-45克、燈心草20-30克,水煎服或加冰糖30克服。 11.治痔瘡出血、腫痛:木槿花15克,水煎服。木槿根或根皮適量,煎湯,先熏后洗患處。 12.治大腸脫肛;木槿皮或木槿葉適量,煎湯熏洗后,再用白礬、五倍子合研末敷之。 13.治陰囊濕疹:木槿根皮60克、蛇床子60克,水煎服,熏洗患處。 參考實(shí)用民間便、驗方幾例如下: 1.治赤白痢取木槿花30克(小兒酌減)水煎,兌白蜜適量服。赤痢用紅花,白痢用白花,忌酸冷。 2.治療瘡癤腫鮮木槿花適量,甜酒少許,搗爛外敷;或鮮木槿葉和食鹽搗爛敷患處。 3.治消渴木槿根20~30克,水煎,代茶飲。 4.治陰囊濕疹(繡球風(fēng))木槿根皮、蛇床子各60克,水煎,熏洗患處。 5.治大腸脫肛槿皮或葉煎湯熏洗,后以白礬、五倍末敷之。 6.治支氣管炎咳嗽多痰木槿花10克,胡枝子(美麗胡枝子)花10克,桑白皮10克,地膽草10克,水煎服。 禁忌:槿皮(包括產(chǎn)四川的川槿皮,產(chǎn)其他地方的土槿皮)多作外用,無(wú)濕熱者忌內服。 木槿花可食,當作蔬菜,烹調做湯。木槿的嫩葉也可做湯或泡茶喝。木槿花、葉、根、莖、皮、種子,均有較高藥用價(jià)值。食用、藥用均以白木槿為好。木槿花,性平,具有清熱、利濕、涼血功效,可治瘡腫、小便不利和痢疾腹瀉,外用可治療瘡癤癰腫、燙傷等癥。木槿根,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
- 【木槿花的功效與作用】:
- 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主腸風(fēng)瀉血;赤白下??;痔瘡出血;肺熱咳嗽;咳血;白帶;瘡癤癰腫;燙傷。
內服:煎湯,3-9g,鮮者30-60g。外用:適量,研末或鮮品搗爛調敷。
- ①《日華子本草》:治腸風(fēng)瀉血,赤白痢,并焙入藥;作湯代茶,治風(fēng)。
- ②《綱目》:消瘡腫,利小便,除濕熱。
③《本草匯言》:能除諸熱,滑利能導積滯,善治赤白積痢,干澀不通,下墜欲解而不解,搗汁和生白酒溫飲。
④《本經(jīng)逢原》:紅者治腸風(fēng)血痢,白者治白帶白痢。
⑤《安徽藥材》:治皮膚病。
⑥《江西中藥》:白花與山雅雀同煮食,能止鼻血。
- 【附方】:
- ①治下痢噤口:紅木槿花去蒂,陰干為末,先煎面餅二個(gè),蘸末食之。(《濟急仙方》)
②治赤白?。耗鹃然ㄒ粌桑ㄐ簻p半),水煎,兌白蜜三分服。赤痢用紅花,白痢用白花,忌酸冷。(《云南中醫驗方》)
③治吐血、下血、赤白痢疾:木槿花九至十三朵。酌加開(kāi)水和冰糖欺半小時(shí),飯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④治風(fēng)痰壅逆:木槿花曬干,焙研,每服一、二匙,空心沸湯下,白花尤良。(《簡(jiǎn)便單方》)
⑤治反胃:千葉白槿花,陰干為末,陳米湯調送三五口;不轉,再將米飲調服。(《袖珍方》槿花散)
⑥治婦人白帶:木槿花二錢(qián),為末,人乳拌,飯上蒸熟食之。(《滇南本草》)
⑦治療瘡癤腫:木槿花(鮮)適量,甜酒少許,搗爛外敷。(《江西草藥》)
⑧治療細菌性痢疾:木槿花洗凈曬干,研末備用。每次2克,小兒酌減,每隔2小時(shí)服1次,3~5天為一療程。試治300例,癥狀控制者96.3%,一般服藥后體溫迅速下降,大便于2~3天內好轉。
(本文由中醫藥網(wǎng)整理或引用,內容僅供參考,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合作。)
木槿花食譜與功效
在福建汀州一帶,以木槿花拌面然后再下油鍋制而成的油炸木槿花,花形依稀存在,色、香、味俱全,被稱(chēng)為“面花”,是花宴上的珍饈;安徽徽州有名的木槿豆腐湯,就是把木槿花和豆腐里一起煮制而成,食之花香,豆腐鮮嫩,香滑可口。木槿花作菜制作簡(jiǎn)單,可涼拌、炒制、作湯,其質(zhì)地脆嫩,細滑可口,味道清香,能潤燥,除濕熱,是一種天然保健食品。
木槿砂仁豆腐湯
材料:白木槿花10~12朵,陽(yáng)春砂仁1克,嫩豆腐250克,細鹽、味精、香油、姜末各適量。
做法:燒熱鍋,加花生油燒八成熱,放入陽(yáng)春砂仁和生姜末炒出香味,撈去渣,加清水500克,放入豆腐片煮開(kāi)。木槿花去蒂洗凈,投入鍋內再煮沸,加入細鹽、味精調好味,淋香油少許即成。
食之花香,豆腐純清,香甜可口,具有治療風(fēng)痰壅逆,反胃,痔瘡便血的功效。
木槿花鯽魚(yú)
材料:木槿花15~20朵,鯽魚(yú)2尾,大蔥500克,豬板油100克,姜、鹽、料酒、醋、白糖、醬油、豬油、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鮮木槿花去蒂,取花瓣洗凈,切成粗絲。將鯽魚(yú)剖洗干凈后再用清水洗凈血污,剁去鰭,并在魚(yú)身兩面直刀劃幾下,抹上醬油放入盤(pán)中待用。大蔥洗凈理齊,蔥白切7厘米長(cháng)的段,再一剖兩半,剩余的蔥收好備用。豬板油切成似豆瓣的方丁。
燒熱鍋,下入花生油,油五成熱時(shí),將抹上醬油的鯽魚(yú)放入油鍋內炸呈淺黃色撈起,放入盤(pán)中待用。另取一鍋洗凈,鍋底墊入剩下的蔥和姜絲,魚(yú)放在上面,蔥白碼在魚(yú)上,板油丁撒在上面,加入料酒、鹽、醬油、白糖,清水,要漫過(guò)魚(yú)身,大火燒開(kāi),移到小火燜約1小時(shí),再用大火,放入豬油、木槿花瓣、味精,調好味收汁,加少許醋,裝盤(pán)即成。
色淺黃,食之味香,魚(yú)鮮,清嫩,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脾胃虛弱,腸風(fēng)赤白痢疾,便血,水腫,濕癥,皮膚病等癥。
酥炸木槿花
材料:木槿花250克,面粉250克,植物油500克,發(fā)面50克,精鹽、味精、堿水、蔥各適量。
做法:木槿花擇洗干凈,瀝水;蔥洗凈切成絲。將發(fā)面50克先用少量溫水泡開(kāi),面粉250克加水攪拌成糊,靜置發(fā)酵3小時(shí)左右,使用前投入少量花生油及堿水拌勻,再加入木槿花、蔥絲、精鹽、味精拌勻,鍋放置旺火上,放入植物油燒至七成熱時(shí),取掛上糊的木槿花放入炸酥,即可。食之松脆可口。
用于治療反胃、便血等癥。
木槿花粥
材料:木槿花10朵,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木槿花揀凈,再用清水漂洗干凈。粳米淘洗干凈。取鍋放清水、粳米,煮至粥成時(shí),加入木槿花、白糖后再微沸二三次即成。食之清爽可口,具有清熱、涼血、止痢的功效。適用于大便出血者及婦女白帶不正常者。
木槿姜茶
材料:木槿花10朵,生姜12克,紅糖250克。
做法:將木槿花去蒂,洗干凈,生姜洗凈并用刀切成絲。把木槿花、鮮生姜加水煎煮取汁,加入紅糖調勻即成。飲用花香,姜糖味美。具有治療痢疾的功效。
木槿白蜜茶
材料:木槿花15克,白蜜30克。
做法:以開(kāi)水沖泡,待溫熱時(shí),代茶飲。具有清熱、涼血、利濕的功效。適用于白帶過(guò)多等癥。
木槿冰糖飲
材料:木槿花30克,冰糖適量。
做法:木槿花燉冰糖飲服。具有治療痢疾、吐氣、下血等癥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