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味養脾丸,腹脹?痞滿(mǎn)刺痛,腸鳴泄瀉,吐逆吞酸,羸弱困怠無(wú)力,不思飲食。養胃丸。脾腎陽(yáng)虛。脾胃虛冷【寒】,脾胃虛寒,不思飲食,翻胃嘔吐。膈氣,宿食不消。
二十四味養脾丸
丁香1錢(qián)半,沉香1錢(qián)半,木香1錢(qián)半,附子6錢(qián)半(炮,去皮臍),陳皮(去白)半兩,大腹皮半兩,神曲(炒)半兩,白術(shù)1兩半,大麥糵(炒)1兩半,肉桂(去皮,不見(jiàn)火)1兩半,厚樸(去皮,姜制)3兩,訶子(炮,去核)一兩3錢(qián),人參(去蘆)4錢(qián),茯苓4錢(qián),縮砂仁8錢(qián),蓽澄茄2錢(qián),白附子(炮)2錢(qián),高良姜(油炒)2錢(qián),紅豆(去紅皮)2錢(qián),胡椒(炒)2錢(qián),蓽茇2錢(qián),甘草(炙)2錢(qián),川姜(炮)2錢(qián),生姜14兩(切作片,焙干)。
3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
功能主治
?
? 5 二十四味養脾丸的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醫統》引作“二十四味養胃丸”。
??
?
4 制法
上藥為末,用生姜120克煎湯,如法制為丸。
5 功能主治
治脾胃虛寒,不思飲食,翻胃嘔吐。
6 養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9克,空腹時(shí)用溫開(kāi)水送下。
7 摘錄
《丹臺玉案》卷四
8 《玉案》卷四
8.1 方名
養胃丸
8.2 組成
?
?
子丁香2兩,甘草2兩,陳皮2兩,
?
?神曲(炒)2兩,麥芽(炒)2兩,
?
?大附子(童便制)8錢(qián),砂仁1兩2錢(qián),
?
?肉豆蔻(面包煨)1兩2錢(qián),白豆蔻1兩2錢(qián)。
?
?8.3 主治
?
脾胃虛冷,不思飲食,翻胃嘔吐。
?
?
8.4 養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qián),空心白滾湯送下。
8.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生姜4兩煎湯法為丸。
9 《圣濟總錄》卷六十二
9.1 方名
養胃丸
?
? 9.2 組成
厚樸(去粗皮,銼作小塊)1斤,丁香半斤,生姜5斤(取自然汁于銀石器內,同厚樸文火煮盡姜汁,炒令干),白術(shù)10兩,人參10兩。
?
?9.3 主治
膈氣,宿食不消。
?
?9.4 養胃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
?9.5 制備方法
上為末。以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
?
?
?
相關(guān)條目:
?
脾腎陽(yáng)虛
?
?
?脾腎陽(yáng)虛為病機[1] 。指脾腎陽(yáng)氣虛損, 溫煦氣化無(wú)力,脾主運化與腎主水液功能失常的病理變化[2] 。多由腎陽(yáng)虛衰,不能溫養脾陽(yáng),導致脾陽(yáng)亦虛;亦有脾陽(yáng)久虛,不能運化水谷精氣以充養腎,遂致腎陽(yáng)亦虛者[1]。腎陽(yáng)虛則不能溫養脾陽(yáng);脾陽(yáng)虛則不能充養腎陽(yáng),最終則脾、腎陽(yáng)氣俱傷[3]。癥見(jiàn)形寒肢冷、氣短懶言、身體倦怠、面色白、腰膝或少腹冷痛、下利清谷,大便溏泄或五更泄瀉,或面浮肢腫、小便不利,甚則水鼓脹滿(mǎn),舌質(zhì)淡嫩、苔白滑、脈虛大或細弱[3][1]。治宜溫補脾腎
?
有溫補脾腎作用的方劑
?
?
- 四君合四神加減方
分(炒),醋柴胡2分,五味子6分(炙)。功效:溫補脾腎,澀腸止瀉。主治:脾腎虛寒所致的慢性腸炎、腸結...
- 狗肉粥
ǒuròuzhōu處方:肥狗肉半斤。功能主治:溫補脾腎,去寒助陽(yáng),輕身益氣。主脾胃冷弱,腸中積冷,脹...
- 四維散
濕,蒸一飯頃,取起烘干,再為末。功能主治:功能溫補脾腎,澀腸止瀉。治脾腎虛寒,滑脫至甚,或泄利不能止...
- 紫石黃助陽(yáng)方
肉桂6克,桑嫖蛸12克,九香蟲(chóng)6克。功能主治:溫補脾腎。主腎陽(yáng)虛衰。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
- 冷秘湯
克半夏9克大黃9克(后下)火麻仁12克功能主治溫補脾腎,潤腸通便。治脾腎陽(yáng)衰,濁陰凝聚,大便秘結者。...
- 更多有溫補脾腎作用的方劑
治療脾腎陽(yáng)虛的方劑
- 真武湯
、附子(脫去皮)9g。具有溫陽(yáng)利水之功效。主治脾腎陽(yáng)虛、水氣內停證,太陽(yáng)病發(fā)汗太過(guò)、陽(yáng)虛水泛證?!秱?..
- 固澀劑
止脫劑:澀腸止脫劑,適用于久瀉久痢、腸滑不禁等脾腎陽(yáng)虛之證。代表方真人養臟湯、四神丸、桃花湯均有澀腸...
- 玄武湯
炎、慢性腎炎、心性水腫、腸結核、耳源性眩暈等屬脾腎陽(yáng)虛者。運用:若咳,加五味子半升,細辛、干姜各一兩...
- 安腎湯
條辨》卷三方之安腎湯功能溫陽(yáng)化濕。治濕溫日久,脾腎陽(yáng)虛。用法用量:水煎,分三次服。運用:大便溏者,加...
- 天魂湯
能主治:《四圣心源》卷四方之天魂湯主治血證后期脾腎陽(yáng)虛。用法用量:煎大半杯,溫服。運用:若肝血虛弱,...
- 更多治療脾腎陽(yáng)虛的方劑
[返回]治療脾腎陽(yáng)虛的中成藥
- 強力寧片
無(wú)力,失眠健忘,精神倦怠,過(guò)度疲勞,腰膝酸軟,脾腎陽(yáng)虛,食欲不振。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5~6片,一...
- 生發(fā)片
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禁忌:孕婦禁用;脾腎陽(yáng)虛和脾胃虛寒、大便稀溏者禁服。不良反應:注意事項...
- 寧神補心片
~6片,一日3次。禁忌: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脾腎陽(yáng)虛和脾胃虛寒、大便稀溏者禁服。不良反應:注意事項...
- 桂苓丸
苓等。桂苓丸的功能主治:溫腎、散寒、止痛。用于脾腎陽(yáng)虛所致腹痛泄瀉等癥。桂苓丸的用法用量:每次10g...
- 陽(yáng)和解凝膏
錄ⅠP)。功能與主治:溫陽(yáng)化濕,消腫散結。用于脾腎陽(yáng)虛、痰瘀互結所致的陰疽、瘰疬未潰、寒濕痹痛。用法...
- 更多治療脾腎陽(yáng)虛的中成藥
?
?
?
?
相關(guān)條目:
?
?
相關(guān)條目:
?
金匱腎氣丸
?
處方
地黃 108g 山藥 27g 山茱萸(酒炙) 27g 茯苓 78g 牡丹皮 27g 澤瀉 27g 桂枝 27g 附子(炙) 4. 5g 牛膝(去頭) 27g 車(chē)前子(鹽炙) 27g
4.4 制法
以上十味,粉碎成細粉,過(guò)篩,混勻。每 100g粉末加煉蜜35~ 50g與適量的水泛丸, 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煉蜜110~ 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4.5 性狀
本品為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酸、微甘、苦。
4.6 鑒別
取本品 10g,研細,加乙醚15ml,浸泡12小時(shí),濾過(guò),濾液揮去乙醚,殘渣加丙酮 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對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 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diǎn)于同一硅膠G薄層 板上,以環(huán)己烷一醋酸乙酯(3:1)為展開(kāi)劑,展開(kāi),取出,晾干,噴以鹽酸酸性5%三氯化鐵乙醇 溶液,在105℃烘至斑點(diǎn)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褐色 斑點(diǎn)。
4.7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定(附錄Ⅰ A)。
4.8 功能與主治
溫補腎陽(yáng),化氣行水。用于腎虛水腫,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4.9 用法與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4~ 5g(20~25粒),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4.10 注意
孕婦忌服。忌房欲、氣惱。忌食生冷食物。
4.11 規格
大蜜丸每丸重 6g
5.5 金匱腎氣丸的主要成份
地黃、山藥、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澤瀉、桂枝、附子(炙)、牛膝(去頭)、車(chē)前子(鹽炙)等。
5.6 金匱腎氣丸的功能主治
溫補腎陽(yáng),化氣行水。用于腎虛水腫,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5.7 金匱腎氣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4~ 5g(20~25粒),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5.8 注意事項
1.忌房欲、氣惱。
2.忌食生冷食物。
3.孕婦忌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容均由用戶(hù)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diǎn)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