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守衛在盧溝橋陣地上的中國士兵。李公仆保存的全民通訊社照片,疑為方大曾攝,現藏于國家博物館。(圖文來(lái)自《綏遠1936:失蹤戰地攝影師方大曾的抗戰記錄》 楊紅林著(zhù)/山西教育出版社)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fā)動(dòng)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chēng)“盧溝橋事變”(亦稱(chēng)“七七事變”)。 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圖為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守衛在盧溝橋陣地上的中國士兵。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北平街頭的工事。李公仆保存的全民通訊社照片,方大曾攝,現藏于國家博物館。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shí),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jìn)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kāi)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kāi)始,也是中華民族進(jìn)行全面抗戰的起點(diǎn)。圖為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守衛在盧溝橋陣地上的中國士兵。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守衛在盧溝橋陣地上的中國士兵。李公仆保存的全民通訊社照片,疑為方大曾攝,現藏于國家博物館。

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北平街頭的工事,1937年7月。李公仆保存的全民通訊社照片,方大曾攝,現藏于國家博物館。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受傷的中國士兵。李公仆保存的全民通訊社照片,疑為方大曾攝,現藏于國家博物館。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從抗日戰爭上撤下的傷員。李公仆保存的全民通訊社照片,疑為方大曾攝,現藏于國家博物館。

《綏遠1936:失蹤戰地攝影師方大曾的抗戰記錄》 楊紅林著(zhù),山西教育出版社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