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陰虛證,是脾臟陰液不足,濡養失職,運化無(wú)力所表現的證候。多因外感溫熱病后,陰液耗傷,或素體陰虛,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灼傷陰津,或過(guò)食辛辣之品,或誤服辛溫之劑所致。 [臨床表現] 納少,口淡乏味,食后作脹,消瘦倦乏,涎少唇干,五心煩熱,大便干結,尿短赤,舌紅干苔少或光剝,脈細數或細澀。 [證候分析] 脾陰虛證,以脾運無(wú)力兼以虛熱之象為辨證要點(diǎn)。脾陰不足,運化受累,則納食減少,口淡乏味,食后腹脹;化源匱乏,氣血不充,則神疲乏力;陰液虧虛,機體失養,則身體消瘦;津不上承,則涎少唇干;津不下潤,則便秘尿赤;陰虛化燥生熱,則五心煩熱。舌紅干苔少或光剝,脈細數或細澀為陰液不足之征。 若以腸燥便秘、脈細澀為主要表現者,稱(chēng)為脾約證。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