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正常CT表現
膽囊:位置、大小和外形變異很大;膽囊窩內;膽汁密度近于水,壁薄均勻、厚約1-2mm,境界清楚。
肝總管與膽總管:肝總管于肝門(mén)處,門(mén)脈主干前外側,直徑約3-5mm。膽總管下段于胰頭內及十二指腸降部?jì)葌?,直徑約3-6mm。
膽道正常MRI表現
膽管、膽囊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
濃縮膽汁T1值縮短, T1WI、T2WI均為高信號
MRCP(磁共振膽胰管造影)
膽道異常CT表現
梗阻性黃疸(膽道梗阻)定位;
膽道梗阻的定性:結石、腫瘤、炎癥、先天異常等。
膽道擴張:肝總管》5mm,膽總管》8mm。
膽道結石
膽道炎癥、積氣
膽囊結石、壁厚
膽道積氣、擴張

膽道異常MRI表現
膽汁T2WI高信號(同水);
膽結石無(wú)信號;
膽管癌—膽管局限性狹窄。



先天性膽管囊狀擴張
分類(lèi):
1)肝外膽管囊狀擴張:膽總管囊腫,膽總管憩室,壁內段膽總管囊狀膨出
2)肝內膽管囊狀擴張
3)肝內外囊狀擴張
病因:
1)發(fā)育異常
2)胰液反流
3)結石、膽汁淤積、肝膿腫
臨床表現:
本病少見(jiàn)
多見(jiàn)于兒童和青年,男女之比為1:3~4
臨床上表現為腹痛、黃疸和腹部包塊。嬰兒的主要癥狀是黃疸、無(wú)膽汁大便和肝腫大等梗阻性黃疸癥狀。成年患者從幼兒開(kāi)始常有間歇性發(fā)熱、黃疸或腹痛的病史。
病理:肝內或/和肝外膽管分節狀囊狀擴張,可合并結石及膽管炎,還可并發(fā)腎(海綿腎)及胰腺囊型變。

Ⅰ、囊樣擴張,90%
Ⅱ、憩室樣擴張
Ⅲ、開(kāi)口部囊樣脫垂
Ⅳ、肝內外膽管擴張
Ⅴ、肝內膽管擴張(caroli?。?/span>
(一)肝外膽管囊狀擴張
【影像學(xué)表現】
CT
肝門(mén)區肝外膽管擴張呈水樣密度囊性腫塊
2cm~16cm,壁薄均勻
肝內膽管輕度擴張或正常
膽囊造影CT,對比劑進(jìn)入腫物,膽囊正常
MRI
局部擴張的肝外膽管呈類(lèi)圓形或梭形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

先天性膽總管囊腫(Ic)。女性,17歲。肝門(mén)區巨大囊性病變,呈規則圓形,邊界清楚,膽囊、膽總管及囊腫內呈高密度為ERCP術(shù)后,膽道系統內有造影劑滯留
先天性膽總管擴張(圖)

(二)肝內膽管囊狀擴張
【影像學(xué)表現】
CT
肝內多發(fā)、大小不等囊腫。囊之間有小膽管相連
CT增強:強化的囊內小圓點(diǎn),為囊腫包繞鄰近門(mén)靜脈小分支,有人稱(chēng)之為“中心點(diǎn)”征
膽道造影CT檢查可見(jiàn)囊腫與膽管同時(shí)顯影
肝內膽管囊狀擴張(圖)

先天性膽管囊腫( IVA)
肝門(mén)部膽總管區有一巨大囊性病變,邊界清楚,形態(tài)規則,其內呈均勻水樣密度,肝內膽管呈囊性擴張

先天性膽管囊腫(Ⅳ型)。
肝門(mén)區膽管及膽總管擴張,遠端膽管無(wú)擴張;
冠狀面示膽管擴張更明顯,呈珠狀改變;
MRCP示膽道系統擴張,呈囊狀及串珠狀,主要集中在膽總管及肝門(mén)區膽管

先天性膽管囊腫(Ⅰc型)
MRI示肝門(mén)部膽總管呈囊狀擴張,呈明亮高信號,T1WI(C、D)呈均勻低信號,邊緣光滑,肝內膽管無(wú)明顯擴張;
冠狀位T2WI(E、F)及MRCP(G、H)顯示膽總管呈梭形擴張


先天性膽管囊腫(V)。
肝內遠端許多結節狀及條索狀異常信號影。
MRCP膽囊擴大,肝門(mén)區有一圓形囊狀病灶,肝內膽管遠端可見(jiàn)許多小圓形囊狀病灶,呈“葡萄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