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年方法
2011-10-11 01:05閱讀:847
紀年的方法主要有年號紀年、干支紀年、民國(國號)紀年、公元紀年四種,下面分別介紹:
1、年號紀年法:年號是中國古代帝王紀年的名號,多認為由漢武帝首創(chuàng ),“建元”是第一個(gè)真正意義上的年號。年號是帝王正統的標志,一個(gè)政權使用另一個(gè)政權的年號被認為是藩屬臣服標志,每逢新皇登基常改元,即改變年號。通常的做法是新皇登基那年不改,第二年才改變年號。如唐太宗公元626年即位,公元627年才改年號為“貞觀(guān)”。同時(shí)應該注意一個(gè)帝王允許有一個(gè)或多個(gè)年號。
2、干支紀年法:這是我國古代長(cháng)期使用的一種方法,我們現在的農歷仍然采用干支紀年。它把十個(gè)天干、十二個(gè)地支按一定的組合方式搭配紀年,第一年為甲子年,第二年為乙丑年,依次類(lèi)推,以六十年為一個(gè)周期循環(huán),故有六十年一甲子之說(shuō)。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歲在甲子”是公元184年,我們可以知道244年、304年也是甲子年。對于我們備考而言,主要是由公元紀年到干支紀年的推算問(wèn)題。
通用的計算方法是:先用年代數字除以60,然后把余數減3,再除以10,余數就是天干位次;把差除以12,余數就是地支位次。下面以1894年為例說(shuō)明:
①準備好下面的表格:
10個(gè)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位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個(gè)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②計算:1894/60商31余數34,34-3=31
③求天干:31/10商3余數為1,上表中1對應的天干為“甲”
④求地支:31/12商2余數為7,上表中7對應的地支為“午”
⑤得出結果:把干支合并,就是甲午年。
特殊方法——參照物法:這只適用于有已知相近的干支紀年供參考的情況。如推算1895年的干支紀年,可以1894年(甲午戰爭)作為參照物,“甲”的后面是“乙”“午”的后面是“未”,就可得出1895年是乙未年。課本中可當參照物的還有:1898年(戊戌年),1900年(庚子年),1911年(辛亥年)等。
3、民國紀年:利用國號紀年的一種方法,是把中華民國成立的1912年作為民國元年,依次往下推。就應考而言,主要是與公元紀年的換算問(wèn)題。其運算公式為:公元紀年=1912 (民國n年-1),也可簡(jiǎn)化為:公元紀年=1911 n.如由《中國近現代史》下冊民國三十年的八路軍臂章圖片,我們可以知道其公元年代為:1911 30=1941,即臂章是1941年配發(fā)的,反之,亦然。
1、年號紀年法:年號是中國古代帝王紀年的名號,多認為由漢武帝首創(chuàng ),“建元”是第一個(gè)真正意義上的年號。年號是帝王正統的標志,一個(gè)政權使用另一個(gè)政權的年號被認為是藩屬臣服標志,每逢新皇登基常改元,即改變年號。通常的做法是新皇登基那年不改,第二年才改變年號。如唐太宗公元626年即位,公元627年才改年號為“貞觀(guān)”。同時(shí)應該注意一個(gè)帝王允許有一個(gè)或多個(gè)年號。
2、干支紀年法:這是我國古代長(cháng)期使用的一種方法,我們現在的農歷仍然采用干支紀年。它把十個(gè)天干、十二個(gè)地支按一定的組合方式搭配紀年,第一年為甲子年,第二年為乙丑年,依次類(lèi)推,以六十年為一個(gè)周期循環(huán),故有六十年一甲子之說(shuō)。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歲在甲子”是公元184年,我們可以知道244年、304年也是甲子年。對于我們備考而言,主要是由公元紀年到干支紀年的推算問(wèn)題。
通用的計算方法是:先用年代數字除以60,然后把余數減3,再除以10,余數就是天干位次;把差除以12,余數就是地支位次。下面以1894年為例說(shuō)明:
①準備好下面的表格:
10個(gè)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位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個(gè)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②計算:1894/60商31余數34,34-3=31
③求天干:31/10商3余數為1,上表中1對應的天干為“甲”
④求地支:31/12商2余數為7,上表中7對應的地支為“午”
⑤得出結果:把干支合并,就是甲午年。
特殊方法——參照物法:這只適用于有已知相近的干支紀年供參考的情況。如推算1895年的干支紀年,可以1894年(甲午戰爭)作為參照物,“甲”的后面是“乙”“午”的后面是“未”,就可得出1895年是乙未年。課本中可當參照物的還有:1898年(戊戌年),1900年(庚子年),1911年(辛亥年)等。
3、民國紀年:利用國號紀年的一種方法,是把中華民國成立的1912年作為民國元年,依次往下推。就應考而言,主要是與公元紀年的換算問(wèn)題。其運算公式為:公元紀年=1912 (民國n年-1),也可簡(jiǎn)化為:公元紀年=1911 n.如由《中國近現代史》下冊民國三十年的八路軍臂章圖片,我們可以知道其公元年代為:1911 30=1941,即臂章是1941年配發(fā)的,反之,亦然。


